藏族小伙拉東才索南的創業夢
金秋時節,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黑青稞迎來豐收,在陽光的照射下,一望無際的田地里遍地金黃。望著往來穿梭的收割機,拉東才索南滿懷希望。
拉東才索南今年30歲,是囊謙縣人,2016年從青海師范大學畢業后,他選擇返鄉自主創業,種植黑青稞。“我當時了解到省里正在大力發展青稞種植,囊謙氣候條件好,發展種植業一定有前景。”拉東才索南說。
在一次考察學習中,拉東才索南發現相較于白青稞,黑青稞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營養價值高,具有多種保健作用。但長久以來,囊謙當地黑青稞種植的產業化程度較低,農民種植意愿不高。
2021年4月13日,拉東才索南(右一)正給農民發放黑青稞種子。(受訪者供圖)
了解情況后,拉東才索南打定主意,將積攢下的錢全部投入到黑青稞種植中。對此,家人非常不解。“出去讀了那么多年書,回來種地干什么?”聽到父親的話,拉東才索南心中憋著一股勁,“現在的黑青稞種植不同以往,我一定要將現代化農業種植理念帶給家鄉的農民。”
2017年,拉東才索南開展小范圍的黑青稞試種,依靠農業專家的幫助,試種取得豐收,拉東才索南轉而開始擴大種植規模。然而,剛起步他就遇到了不少難題:一些農民此前從沒有種過黑青稞,或者基本用于自食,因此沒有人愿意嘗試種植黑青稞。
為此,拉東才索南四處溝通對接,挨個到農民家中進行商談,免費給他們提供黑青稞種子試種,收獲后再由公司統一收購。
經過數次的入戶推廣,第一批“吃螃蟹”的農民種上了黑青稞,次年收獲時節,農民西然普杰拿到收購款時頗為感慨。“一般白青稞的市場價為一斤2元,而黑青稞至少可以賣到5元,活了幾十年,從來沒想過一斤青稞能賣這么高的價錢。”
拉東才索南承包的地里種滿了黑青稞。(2020年9月14日攝)(受訪者供圖)
從出去找農民,變成了農民自己找上門,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種植黑青稞。到今年,拉東才索南共與240多戶農民簽訂了種植協議,承包種植的黑青稞已達2250畝。“免費提供種子,免費上門指導,幫我們上門收割,銷路也有保障,自己一點不費心。”囊謙縣農民塔巴說。
拉東才索南并未止步于黑青稞種植,他對于黑青稞制品的研發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他首先從當地人喜愛的食物糌粑入手,憑借優質的口感,豐富的營養,慢慢打開了銷路。此后,拉東才索南又聯系青稞酒廠合作打造黑青稞糧食酒,還推出了黑青稞麥片等,產品線逐漸豐富,黑青稞產品也遠銷北京、上海和江蘇。去年,黑青稞產品銷售收入突破100萬元,給種植戶的分紅就有30多萬元。
生意越做越紅火,拉東才索南牽頭成立了囊謙眾創空間和囊謙青年創業聯合會,為不少有志于從事農特產品創業的返鄉大學生提供幫助。
“拉東才索南經常去我們學校做創業培訓,現在我正準備創業,開發玉樹的土豆等農特產品,收獲很大。”提起拉東才索南,今年剛大學畢業的昂文藏巴十分感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民生答卷寫滿“幸福”
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民生之基。十年來,西藏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從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出發,逐步完善政策體系,擴大覆蓋面,提高待遇水平。[詳細] -
硬科技創新風口到來 大學生創業者怎樣“接招”
“為什么飛行器都是一些傳統飛行器的組合或變體,我們能否讓飛行器站起來自旋飛行?”起初覺得“好玩”,懷揣著聽起來“天馬行空”的想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李澤波創辦了“旋鷹科技”。 [詳細] -
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青海分會場活動啟動
9月15日上午,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青海分會場活動在西寧市與全國同步啟動。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曉軍出席啟動儀式并宣布活動正式啟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