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大叔馬彬林與普納村群眾守望相助——共譜團結樂章 同唱小康歡歌
日喀則市仁布縣切娃鄉普納村59歲的回族大叔馬彬林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阿爸”。他是普納村發展變化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普納”由藏語音譯而來,有著“貧瘠、荒地”的意思。
2006年,45戶187名貧困群眾從四面八方搬到普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08年,普納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掛牌。憑借國道優勢,普納村村民開始做生意,開商店、開茶館、開飯館。同時,來自五湖四海各民族的創業者也一批批來到普納,大家在這片土地上守望相助、開創幸福。
2006年,馬彬林從青海省海東市來到普納村,計劃開一間修車鋪,但由于資金短缺,馬彬林便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向鄰居借錢,沒想到鄉親們不但幫他墊資,還幫他找場地、買工具、拉生意,修車鋪的生意越來越好。馬彬林也時刻不忘鄉親們的恩情,誰家有困難,他總是施以援手。10多年時間里,累計幫扶當地群眾10戶,共資助當地貧困大學生8名。
馬彬林先后被授予“仁布縣切娃鄉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商戶”“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榮譽稱號。
馬彬林的故事只是仁布縣民族團結進步的一個縮影。
2017年,普納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2019年,切娃鄉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
如今,得益于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加之普納村各族群眾的團結努力,大家的日子越來越紅火。2018年,普納村退出貧困村(居);2021年年底,人均收入達到12846元,越來越多的村民買了轎車、貨車,甚至大型工程車等,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近段時間以來,普納村“兩委”成員、駐村工作隊、農牧民黨員、“雙聯戶”戶長通過多種方式迅速在村里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馬彬林也結合切身經歷,一遍又一遍向街坊鄰居訴說心里話,宣傳黨的好政策:“目前,普納村正在實施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巷道‘臟亂差’等問題將得到解決;百噸千人飲水項目有序推進,用水需求將得到充分滿足;鄉村振興示范點打造項目的實施,將讓大家的腰包越來越鼓……”
聽完馬彬林的話,村民吉宗說:“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黨中央對我們老百姓的關心關懷,更加堅定了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p>
展望美好未來,普納村群眾信心十足:“我們會繼續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灌溉好雅江河畔的民族團結之花,唱響‘普納兒女一家親,共建幸福大家園’的民族團結曲?!?/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江蘇青海東西部協作 教育之花在南涼古都結果
從江南水鄉到青藏高原河湟谷地,通過東西部協作,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與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雖相隔千里,卻緊密相連。 [詳細] -
西藏大學這一項目獲大學生創新創業全國金獎
近日,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重慶舉行。本屆大賽共有來自108個國家和地區、4554所院校的340萬個項目、1450萬余人次報名參賽,西藏共有6支團隊入圍全國總決賽。 [詳細] -
接棒奔跑,助力教育發展步步高
“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边@行字的背后,是那曲市十幾批駐村工作隊多年來接續奮斗的目標。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