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新職業打開更精彩的就業空間(縱橫)
今年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達1076萬人,規模首次突破千萬人。教育部預計,明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1158萬人,將同比增加82萬人。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職業的涌現可以為廣大畢業生提供更廣闊的就業選擇。
近期,《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正式發布,凈增了158個新職業,職業數達到1639個。新版大典共標注了97個數字職業,占職業總數的6%,同時標注了134個綠色職業,占職業總數的8%。讓這些新職業、新工種擁有官方認可的“身份”,不僅能夠增強從業者的職業認同感,而且有利于新產業、新技術領域的人才培養。
新的職業大典優化了部分職業歸類,圍繞建設制造強國、數字中國,發展綠色經濟和依法治國等要求,增設或調整了相關中類、小類和職業。比如新增加的職業中,除了包括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等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催生的數字職業外,還包括碳匯計量評估師等在“雙碳”目標要求下涌現的綠色職業。建立職業分類動態更新機制,及時更新發布新職業,及時頒發相應的職業技能標準,可以讓新職業從業者更有干勁、更有奔頭。
當前,受疫情影響,加上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業形勢嚴峻,新職業、新工種及時獲得認可和肯定,既能促進就業增長,又可以引導年輕人的擇業取向。比如,多數新職業具有分工細、專業度高、薪資高等特點,這對不少人未來的職業選擇有很大帶動作用。
新職業目錄是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但一個職業的確立更需要獲得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從這幾年接連發布新職業、新工種的情況來看,有關部門認定新職業、新工種的節奏正在不斷加快,讓新職業、新工種擁有“身份證”的步伐在不斷加快。
在認定新職業、新工種的同時,有關部門還需要加快推動建立新職業技能認證體系,完善技術標準,讓從事新職業的技能人才有更明確的學習目標與動力,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同時完善人才培養培訓機制,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打造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從業人員隊伍,并根據新職業的特點確定薪酬、晉升體系,使從業人員看得到收入提升空間和職業發展前景,增加他們從業的積極性和穩定性。
同時,社會各方也應該鼓勵勞動者向更多新的職業領域邁進,選擇新的職業發展和技能提升方向,進而推動我國相關產業向更高水準、更寬領域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人民時評)
在上海,職業院校與區級政府合作建立“雙元制”特色產業學院,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在安徽,職業院校與制造企業簽訂校企合作訂單協議書,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詳細] -
拉薩開展首期駐站社工“雙語”培訓
近日,拉薩市鄉鎮(街道)“雙語”社會工作服務站第一批駐站社工首期培訓在拉薩舉行,24名學員接受了專業的社工培訓。 [詳細] -
利用居家時間上好勞動教育課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征集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清單的通知》,要求教育引導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實踐活動三大類勞動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