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之花馥郁芬芳——拉薩市民族團結工作小記
走在拉薩的大街小巷,處處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生活在拉薩的各族干部群眾,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建幸福家園、共創美好未來,描繪出民族團結的生動畫卷。
在拉薩出入境邊檢站民警尼瑪拉姆家里,從爺爺奶奶那一輩兒到爸爸媽媽這一代,再到尼瑪拉姆,三代人都是不同民族組合起來的家庭。尼瑪拉姆的爺爺是河南封丘人,年輕時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來到西藏工作,經過組織介紹認識了當工人的奶奶,隨后結婚成家;尼瑪拉姆的父親母親初次見面是在西藏武警醫院,兩人一見鐘情,最終走到一起;到了尼瑪拉姆,則更為浪漫,兩人從同學到愛人,從校服到婚紗,經歷了時間的驗證,沉淀出了一樁令人艷羨的婚姻。
“我和我愛人是高中同學,共同的興趣、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愛好讓我們報考了同一所大學。大學畢業后,我們就一起回到西藏工作。在工作上,我們互相幫助,在生活上,我們互相關心,現在有了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會把這個家庭好好經營下去。”尼瑪拉姆說。
尼瑪拉姆的愛人陳亮來自河南,由于平日里工作在林芝,兩人見面的機會并不多。“尼瑪”在藏語中是太陽的意思,“拉姆”在藏語中則是仙女的意思,在陳亮眼中,尼瑪拉姆活潑可愛、簡單快樂的性格,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樣,散發著光和熱,深深吸引著自己。陳亮告訴記者,尼瑪拉姆雖然工作很忙,但是對雙方父母都很貼心。“我的愛人經常給我父母打電話、視頻,問候關心我的父母。我希望我和我的愛人在共同努力下經營好我們的家庭,使我們這個家庭更加幸福美滿。”陳亮告訴記者。
學校作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主陣地,肩負著為廣大青少年培根鑄魂的時代重任。位于教育城的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貫穿于常規教育教學始終,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理解民族團結的內涵和意義,激發不同民族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真正落實到課前、課中、課后。學校也先后被評為“拉薩市民族團結模范集體”“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模范集體”。
“我們學校有回族、藏族、漢族的學生,這些不同民族的學生融入到學校這個大集體里,把這里當成一個大家庭。我們平時以主題班會、升旗儀式、手抄報、演講比賽等為載體,將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心中,以此促進不同民族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增強了民族團結的意識。”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思政辦主任尼瑪潘多說。
遍布于拉薩市大街小巷的民族團結大院,既是各族居民互相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更是全市各族群眾一家親的生動寫照。位于城關區八廓街道沖賽康社區的“瑪康大院”是一座集藏、漢、回等多民族和諧共處的老大院,在2008年被城關區評為“民族團結大院”。
沖賽康社區第三網格格長普布次仁告訴記者:“瑪康大院有62戶,其中回族4戶,漢族12戶,其余的都是藏族。平日里,大家相互團結、相互幫助,尊重彼此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誰家有困難,大家都會伸出援助之手,每年社區里的民族團結活動也都在瑪康大院舉行。”
無論是瑪康大院、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又或者是尼瑪拉姆家庭……在拉薩,民族團結的基因根植在各族同胞長久以來的相處與交往之中,各民族和諧共處、攜手并肩、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的生動畫面隨處可見,各族兒女早已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嵌入心中,融入血液,鑄入靈魂,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馨香宜人。
“2022年,拉薩市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四大工程’‘六項行動’貫徹落實到拉薩民族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統籌推進六項重點任務,著力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圓滿完成2022年度各項目標任務,切實在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上當好排頭兵。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抓實抓細各項工作,推進拉薩民族團結工作高質量發展。”拉薩市民委宣傳創建科科長王強告訴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四類兒童守護計劃社會工作 服務示范項目在拉薩全面啟動
為助力鄉村振興,弘揚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近日,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示范項目之西藏四類兒童守護計劃社會工作服務示范項目全面啟動。[詳細] -
共青團拉薩市委員會召開2022年度共青團工作部署會
近日,共青團拉薩市委員會召開2022年度拉薩市共青團工作集中述職和全面推進縣域共青團改革工作部署會,通過自查自評、集中述職、現場指導等方式對全市共青團工作進行總結。[詳細] -
西藏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八屆學術年會在拉薩舉辦
1月2日,西藏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在拉薩舉辦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為主題的第八屆學術年會,來自自治區各相關單位、各條戰線的社科理論工作者共計150余人參加。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