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帶動農牧民群眾就業
在海北,梅龍掌畜牧業經營專業合作社動員村里的婦女制作酸奶、酥油等農畜產品,牧民的收入又添了一筆;在果洛,才讓東周成為蔬菜種植基地的務工人員后,不僅有固定工資,年底還有分紅收入;在海西,達毛措開在村里的藏餐廳、才毛措開在農貿市場的民族服裝店生意都特別紅火……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支撐和關鍵環節。在今年全省萬名干部下鄉開展“一講兩穩三促”活動中,穩就業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各地正在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借著經濟恢復之勢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多措并舉帶動農牧民群眾就業增收。
外出務工就業一直是農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徑,許多年輕農牧民對數字化技能有著現實而迫切的需求,需要更多外出務工技能培訓,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健全跨區域就業服務機制,引導農牧區勞動力精準有序進城就業。黨員干部要在萬名干部下鄉活動中了解掌握農牧民就業、失業、返鄉、有意愿外出人員情況,廣泛宣傳外出務工政策,引導農牧區勞動力轉變就業觀念,增強主動外出務工意愿,幫助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脫貧人口找門路、尋崗位。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村牧區的天地更加廣闊,也為農牧民創造了更多在家門口就業創業的機會。對于農牧民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各地各部門應當強化政策扶持,建立穩就業、保就業臺賬,跟蹤就業動態,幫助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盡最大努力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路數準。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更是促進農牧民增收的重要基礎,讓農業變成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才能變成有吸引力的職業。各地各部門要大力發展農村牧區富民產業,支持農村牧區創新創業,加快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拿出財稅、金融、創業等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政策和舉措,鼓勵能人、資本返鄉入鄉,加強技能提升和就業創業的培訓,培養一批擁有一技之長的“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帶動更多農牧民走上致富路。
做好今年“三農”工作,要堅持將穩就業、保就業擺在突出位置,促進農村勞動力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讓農牧民的日子更有奔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千行百品就業行”青海站直播活動舉行
2月2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舉辦的“千行百品就業行”大型融媒體云推介活動走進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開展青海站直播活動。[詳細] -
格爾木:多項民生保障標準提升
2月19日,記者從格爾木市政府獲悉,為進一步落實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民生政策,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格爾木市結合實際,圍繞民生實事精準發力,多項民生保障標準提升。[詳細] -
教育部助力高校畢業生盡早就業 服務平臺寒假提供崗位信息超49.1萬條
教育部1—2月部署開展2023屆高校畢業生寒假促就業“暖心行動”,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寒假期間推出10場次全國性專場招聘活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