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湄六國青年代表:在不同領域為瀾湄合作注入年輕力量
3月1日,一江情·一家親——瀾湄青年交流對話會在云南省麗江市舉行。來自中、柬、老、緬、泰、越六國的青年代表分享他們在中國工作、生活的經歷,結合各自領域暢談“青年如何為瀾湄合作貢獻年輕力量”。
瀾滄江經中國云南出境后被稱為湄公河,先后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五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是由中、柬、老、緬、泰、越六國共同發起和建設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
云南民族大學教師陳雪婷來自泰國,在校教授泰語及泰國禮儀、文化、文學等課程,為泰中交流培養泰語人才。“除授課外,我還積極帶領學生參加瀾湄周、南亞東南亞美食文化節等活動。”陳雪婷說,“我也會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舉辦宋干節、水燈節等實踐活動,讓他們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這是我能夠為瀾湄合作盡的一份綿薄之力。”
越南青年鄭月蘭在2007年就來到中國,先后從事越南語教師、翻譯等職。她表示,隨著工作的轉變,她也從越中文化交流的橋梁轉為越中貿易的促進者。“此次交流活動增進了瀾湄六國青年代表的了解與互信,也為瀾湄合作注入了青春的活力。”鄭月蘭說。
昆明理工大學柬埔寨留學生鄧志文正在就讀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他認為,水資源合作是瀾湄合作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柬中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希望能在中國繼續攻讀電力系統與自動化碩士,并在畢業后利用所學為瀾湄合作貢獻力量。
中國青年代表張世琴說,“作為一名英語老師,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在我心中融合碰撞,但有一樣是從未變化的,那就是對于自然的敬重和熱愛。”她在教授學生時,也一直試圖給孩子們傳達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的觀點,希望將生態保護的意識植根在孩子們心里,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種子播撒到校園。
此次瀾湄青年交流對話會是同日舉行的瀾湄合作2022年度十大新聞發布活動的系列活動之一。該活動由中國外交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中國秘書處支持指導,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云南省南亞東南亞區域國際傳播中心、云南大學、中共麗江市委宣傳部主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寧市城西區“青苗工程”護航年輕干部成長
為破解年輕干部儲備不足、質量不優、急用現找等問題,著眼近期需求和長遠需要,西寧市城西區創新實施優秀年輕干部“青苗工程”培訓行動,建立“分類培養、梯次推進、擇優提拔、動態補充”選育模式。[詳細] -
以青春之我不負時代不負華年
“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寄語廣大青年挺膺擔當,“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詳細] -
囊謙:“墩苗”計劃暢通年輕干部成長“快車道”
囊謙縣以建強干部隊伍為目的,大力實施年輕干部“墩苗”計劃,為年輕干部搭“梯子”、鋪“路子”,切實優化暢通年輕干部成長“快車道。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