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縣特殊教育學校探索校企融合教學
近日,在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特殊教育學校社會實踐基地的生產車間內,10多名員工正在分揀海帶結、裝袋過秤、過塑封口、打包裝箱,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工作,他們都是霞浦縣特殊教育學校職教班的學生。
學生小林(化名)在紙上顫顫巍巍地寫道:“我在學校很開心,在車間更開心。”小林除了寫字時手抖動、說話緩慢之外,與正常孩子無異。
小林的外婆陪著他在基地實踐,她說:“孩子家庭很困難,聽說如果能掌握技能就會被聘為企業正式員工。很感謝學校的安排,這樣非常好,能幫助他更好融入社會。”
近年來,霞浦縣特殊教育學校探索學校與社區、企業、社會的融合教學,幫助殘障少年生活自理、融入社會,自立自強。該校現有18個教學班,236名學生。這些特殊的孩子在生態化社區融合教學模式中,各項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并掌握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然而,殘障少年進入企業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校企融合首先是學校與企業的對接,在學校的溝通下,要有企業能接受我們的學生,其次是學生與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員工的融合。”該校校長林文強說。
在學校的不斷努力下,2020年,愛心企業霞浦縣海津食品有限公司專門騰出了一間300多平方米的廠房,將其作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社會實踐基地,并指派專職師傅與教師們一起進行教學。同時,該企業還專門成立霞浦縣恒友愛心食品有限公司,為殘障少年提供定向培訓,把職業訓練課程化。
如何把本土資源和特教孩子的就業有效融合,探索出可復制的特殊教育融合模式?霞浦縣特殊教育學校多次舉行“心手相連”愛心企業進校園座談會,尋找拳頭產品和愛心企業,謀求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機制,讓更多的社會團體支持特教學生就業,減輕社會負擔,同時運用網絡媒介,呼吁更多愛心團體、愛心人士向特殊群體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
“國家也出臺方針政策,加強對輔助性就業學生的扶持資金保障和對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輔助就業機構的運營資金補貼,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關愛殘障少年的行列。”林文強說。
2021年11月,霞浦縣特殊教育學校聯合海津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愛心慈善基金會,探索殘障少年“庇護+支持”的就業實踐模式,保障殘障少年的生活。
“幫扶弱勢群體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應盡義務。”海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成其介紹,2021年10月,他們與6名特校殘障學生簽訂了輔助性就業合同,2022年9月又與6名學生簽訂了輔助性就業合同。
小錦(化名)是霞浦縣特殊教育學校與海津食品有限公司簽訂輔助性就業合同的學生之一。看著自己包裝的風干海帶結、海帶片和制作的手工作品、陶器等出售并獲得收入,小錦非常開心,他終于能有一技之長,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了。
“從安排學習技能到成立公司辦企業,讓殘障少年過上有尊嚴的勞動生活。”林文強表示,未來學校將聯系更多的愛心企業,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他們能夠生活自理、經濟獨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福建積極構建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記者從福建省婦聯獲悉: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等,福建建立社區(村)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1.5萬多所(個),覆蓋率達84%,提前3年實現80%創建目標。[詳細] -
福建要求高校走訪用人單位不少于200家
福建省教育廳、省人社廳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3屆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創新思路舉措,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走訪用人單位、企業累計數不少于200家。 [詳細] -
《溫儒敏講現代文學名篇》為中小學語文教學解讀經典做示范
“為中國未來而讀——2022閱讀行動研討會暨《溫儒敏講現代文學名篇》出版座談會”16日在京以線下線上相結合方式舉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