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為中華文化有機組成部分的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紛繁多樣,絢麗多彩。一直以來,西藏高度重視保護和發展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推動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雪域高原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新活力。
文化資源得到整體性保護
西藏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包括民間文學、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美術等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底蘊深厚、歷史悠久、形態多樣、彌足珍貴,是以藏民族為主體的各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寶庫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近年來,西藏始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以建設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為目標,全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2006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超過2億元,用于西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等工作。目前,西藏有格薩爾、藏戲、藏醫藥浴法3項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06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96名,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460項,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522名。
同時,為做好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自治區黨委、政府大力組織開展藏文古籍文獻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一大批珍貴的大部頭叢書如《藏族古籍經典系列叢書》等已經出版或正在陸續出版中。
據統計,截至2022年年底,西藏已基本完成全區各市地約1160多家收藏單位及個人的古籍普查登記任務,普查總量達1.8萬余函(十萬余冊)、制作版本書影9萬多幅,305函古籍成功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藏文古籍文獻工作取得的成就,用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全面保護和發展。
非遺技藝得到系統性傳承
西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近年來,西藏不斷創新理念,通過巧搭載體,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傳承基地傳習培訓活動,以及傳承人培訓提升等,實現了非遺常態化運行,非遺技藝得到系統性傳承。
在日喀則唐卡畫院內,洛桑旦達穿行于畫板之間,不時停下腳步細心指點。在這里,他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也給更多年輕人搭建了唐卡繪制的平臺。
據洛桑旦達介紹,畫院成立至今已培養80多名畫師,其中大部分來自周邊的農牧民家庭。如今已有40多人正在從事唐卡相關工作。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西藏從事唐卡繪制的人員已超過3000人,周邊產業人員超萬人,從業者遍布拉薩、日喀則、昌都、山南等地,全區唐卡年產值已突破2億元。
紅火的唐卡產業是西藏非遺蓬勃發展的縮影。
在藏歷新年,2023年“藏戲演出季”期間,拉薩許多優秀民間藏戲隊在宗角祿康公園表演傳統藏戲劇目,受到市民游客的熱烈歡迎。
據了解,2018年至今,拉薩市每年都舉辦“藏戲演出季”。拉薩市政府累計投入藏戲演出專項資金100余萬元,有效解決了藏戲演出場地包裝、音控、村民演員誤工補助等方面支出,提升了藏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政策支持、人才培養、資金扶持……黨和政府對非遺傳承的高度重視為西藏非遺傳承人加油鼓勁,撐起了全區非遺文化傳承的希望和未來。
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新性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應成為只放在博物館里的活化石,走進現代生活才是其長遠傳承、真正活下來的方式。
《文成公主》是藏戲八大經典曲目之一,流傳甚廣。日前,最新版《文成公主》藏戲在武漢珞珈山劇院開演,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西藏藏劇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最新版《文成公主》藏戲通過現代舞臺科技手段,滿足新時代觀眾審美需求,全劇繼承了藏戲經典的唱腔、念白,部分主演在演出中拿掉了傳統藏戲的面具,讓觀眾看到演員更生動的表演。
將傳統藏戲不斷精煉、再排版,借助影像形式記錄保存,不僅讓藏戲藝術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而且得到發展和創新。
堅持傳統是根本,不斷創新是關鍵。讓“舊藝”穿上“新衣”,才能讓非遺融入到時代之中,綻放光彩,煥發生機。
唐卡是高原民族文化中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繪制技藝復雜,對畫中肖像造型特征和身體部位的比例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每一筆每一劃都需要按照既定的規范進行。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意識、觀念的變化,對唐卡畫師的技藝傳承與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年輕的傳承人既要不斷在傳承和保護上下功夫,也要在創新道路上不斷精進。”西藏新生代唐卡畫師夏魯旺堆告訴記者,“我在畫作里添加了很多漸變色的處理,線條的勾畫更加輕盈,細節處理也更加細致,這些是我所創新的一些做法。”
借助傳統唐卡的技藝,西藏現代唐卡將多種現代生活主題展現了出來,讓唐卡這一古老的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守住文化根脈,就是守住民族之魂。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政府不斷推進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新時代西藏文化事業欣欣向榮,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如今,唐卡、藏戲、藏香、藏藥、格薩爾說唱……這些豐富多樣、具有濃郁高原色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越來越被人熟知;這些歷史的沉淀、傳統文化的基因,正在新時代重放光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成立
近日,西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正式成立。 [詳細] -
達珞:保護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
隆子縣斗玉珞巴民族鄉是山南市唯一的珞巴族群眾聚居地,也是新任住藏全國政協委員、山南市藝術團二級聲樂演員達珞的故鄉。 [詳細] -
天津推出首批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基地
琴歌、民族器樂、傳統工筆畫……記者近日從天津市教委獲悉:經高校自主申報,天津市教委組織專家組評審,確定天津城建大學等10所高校為第一批天津市高等學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基地。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