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今朝紅似火
山南市瓊結縣雙語幼兒園兒童在園內嬉戲。
西藏自治區婦幼保健醫院。
新建成的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甲瑪鄉孜孜榮村二期搬遷點。
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的西藏阿里,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曾經的阿里,幾乎沒有蔬菜產出。
“我們這里氣候寒冷干燥,從前,蔬菜基本都是從外地運進來。菜品少、價格貴,特別是冬天,許多群眾很少吃到蔬菜。”在蔬菜種植戶央金的兒時記憶里,蔬菜要比肉類罕見得多。如今,央金在阿里地區改則縣產業園里負責大棚蔬菜種植,除了每月3000多元的工資,還能吃上自己種植的新鮮蔬菜,這讓她十分滿意。
這是西藏改善民生、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
住有優居
在林芝市朗縣仲達鎮林古村農房改造提升項目現場,機械轟鳴,群眾正在拆除危舊房屋,平整土地。
據了解,因住房整體破舊,抗震安全性能低,朗縣把仲達鎮林古村和崩達村作為2022年農房改造提升項目試點村,著力改善群眾居住條件。不僅如此,朗縣積極配套完善人飲工程、村組道路、污水處理、綠化美化等,讓廣大農牧民群眾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優居”。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持續增強住房保障能力,初步構建了以公租房(廉租房)、周轉房為主體,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住房保障體系。全區所有市地、縣區和鄉鎮實現住房保障全覆蓋,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截至2022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45.62平方米。此外,西藏持續改善群眾居住條件,2023年,預計投資13.79億元,實施11個縣城供暖項目。
病有所醫
由于妻子患有心臟病,日喀則市江孜縣日朗鄉措堆村村民普瓊一家每月的醫藥費支出近2000元。他說:“如果沒有醫療報銷,我們全家極有可能返貧。現在,每個季度都可以報銷一次,這減輕了我們全家人的負擔。”
2020年,西藏正式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人均年補助標準提高到585元,城鄉居民年度醫療費最高報銷額度達14萬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提高,醫療保障逐步完善,目前,已形成以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基礎、大病保險為補充、醫療救助為托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各族人民群眾的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
如今,西藏醫療衛生網遍布城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1642家,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5.89人。國家組織實施的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使西藏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老有所養
“每個月可以領到大約200元的養老金,加上自治區老年人補貼和拉薩市‘壽星’補貼,每年也有幾千元。”家住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街道白定村的73歲老人平措旺堆說。據了解,該村280余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全部都有養老保險,不僅可以按時領取到養老金,還有醫療保險等相關保障。
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持續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1年,西藏社會保險覆蓋率達到100%,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大保險為主體的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立。
針對養老服務,近年來,西藏先后印發《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實施方案》《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運營管理辦法》等,讓養老服務有章可循,并形成了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其中,僅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就惠及6萬余名分散供養特困老人、殘疾老人、低保老人、失獨老人等養老服務重點對象。
此外,西藏累計投入近30億元,建設了80家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和11家兒童福利機構,并陸續對部分供養中心進行改擴建和維修改造,不斷改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目前,有特困供養老年人5800多人,孤兒4200多人在“雙集中”機構集中供養和集中收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