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列旦桑布:讓祖輩的手藝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在香曲河注入雅江的交匯處,阡陌縱橫,炊煙裊裊。繼續向東行駛,漸漸進入日喀則市南木林縣艾瑪鄉孜東村。隨著汽車離孜東銅器廠越來越近,我們聽到了陣陣鐵錘敲打聲……
走進銅器廠,工匠們正忙個不停。他們并沒有因我們的到來而被打斷,那專注的神情,好像周圍的一切都靜止不動,唯有鐵錘敲打聲在繼續、小河流水聲在繼續、孜東銅器的傳承之路在繼續……
孜東銅器制造是當今西藏造像藝術的重要流派之一。據傳,公元19世紀中期,尼泊爾工匠來到薩迦寺制造佛像,后孜東米欽諾桑等人赴尼泊爾學藝,甚至超越了尼泊爾工匠,為孜東造像藝術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列旦桑布是孜東銅器制造第六代傳人,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屬鍛造技藝傳承人。其外祖父藏巴多杰是西藏著名的制銅專家,14歲起,列旦桑布就追隨外祖父學習銅器制作。
22歲那年,列旦桑布正式出師,他帶領十幾個匠人,赴青海玉樹制作一尊12米高的銅像,整整花費4個月時間,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帶隊完成制作。
2003年,列旦桑布正式繼承家業,接管孜東銅器廠。2004年,他大膽創新,招收學徒,使銅器廠規模不斷擴大,收入也不斷增加。
“從古至今,孜東造像以銅為主要材質,在制模、紋樣、焊接、去污、拋光、鑲嵌、鍍金等方面,全靠手工制作,具有風格古樸、做工精致、線條優美、經久耐用等諸多特點。”列旦桑布告訴記者。
為了讓這門祖輩留下的手藝在新時代發揚光大,列旦桑布提升工藝水平,讓非遺產品走上市場化的道路,用市場的火眼金睛來發現非遺產品這塊“真金”。
2008年5月,西藏日喀則南木林孜東金銅制佛古藝中心正式成立,是一家集民族用品、旅游紀念產品開發研究、設計制作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近年來,該企業以“訂單+設計+生產+銷售”的經營模式,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積極開發、生產制作旅游紀念品、工藝品等。目前,孜東藝人制作的工藝品除了傳統儀式用品、日用器皿,還有各類旅游紀念品,公司生產的銅器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有些甚至銷往國外。
2020年,國家投資產業扶貧資金850萬元,進一步擴大了該企業規模,促進其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發展,讓非遺產品真正成為群眾致富路上的“寶藏”。
近年來,列旦桑布共招收了60余名學徒,使銅器廠規模不斷擴大,初步樹立“孜東”品牌。2022年,該企業帶動了24名員工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將招收家庭困難的孩子傳授銅器制作技術,免費提供吃住,并進一步擴大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的市場占比,讓更多人了解這門優秀傳統技藝,使藏族金屬鍛制技藝能夠隨著時代發展,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列旦桑布告訴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山南市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近年來,山南市加大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融入生活,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詳細] -
拉薩市城關區首屆“日光城關”文創設計大賽啟動
6月12日,拉薩市城關區文旅局在宗角祿康公園舉行了第三屆非遺宣傳展示暨首屆“日光城關”文創設計大賽啟動儀式。 [詳細] -
拉薩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精彩紛呈
當日,拉薩市各級各部門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展示展銷結合、多方協作聯動集中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促進人民共享,營造全社會關注參與非遺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