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養+貼心服務” 打造幸福晚年
走進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便聽見“咚”的一聲悶響。循聲望去,原來是幾位老人正在樹蔭底下玩骰子。不遠處,有老人在吃著水果聊著天,還有的在涼亭下散步……
這樣的畫面,令記者恍惚間,有種老人們在“過林卡”的感覺。
“老人們早上剛跳完鍋莊,現在是休息時間,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活動。”護工次仁卓瑪說,“目前,集中供養中心有18名工作人員,負責照顧57位老人的生活起居……”
還沒介紹完,身后的老人打斷了我們的談話。原來是老人的手機出現故障,次仁卓瑪耐心幫老人將手機恢復至正常。接著又一位老人過來,向次仁卓瑪問買藥的事情,她一邊細語回答問題,一邊叮囑老人要謹遵醫囑,不能亂吃藥……
“老人們有時候很像小孩,我把他們當自己父母般對待,他們卻會把我們當家長。”忙活完,次仁卓瑪歉意地解釋說,“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會用真心和親情服務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次仁卓瑪還介紹,為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中心每年都組織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針對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常見疾病、營養需求、生活照料等方面進行學習交流。
走過寬敞明亮的陽光休閑活動室、演出室、康復室,再到宿舍,多啦大爺邀請記者到他的房間里,一廳一衛,藏式裝修干凈整潔。
多啦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在11年前因為中風落下了殘疾,之后便在集中供養中心安頓了下來,也結識了自己的妻子次白。“沒有想到在這里還能遇見自己的另一半,我感覺特別幸福!”多啦老人一邊說著,一邊打開鎖住的柜子,將里三層外三層包裹著的結婚證拿出來,輕輕用手摩挲一下,笑著說:“這個一定要保存好。”
臨近午飯,69歲的李祖順才慢慢向涼亭走去。
“‘波李啦(藏語:李大爺)’回來啦,上午干什么去了?”休息的老人們紛紛笑著跟他打起招呼。
李祖順來自重慶,已經在西藏生活了30多年,背井離鄉又無子女,身體也不是很好,就來到了這里。“早上吃完糌粑,我去了一趟康復室。”他樂呵呵地向大家招了招手,用一口地道又流利的藏語回答。
午后的陽光溫暖又燦爛,望著在院子里曬太陽的老人們,記者問:“你們現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今天骰子沒玩好,我明天一定要贏了他們!”短暫沉默后,一位老人突然開口,惹得周圍一陣大笑。
2013年啟動“五保”供養以來,桑珠孜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為符合條件的供養對象提供“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五項生活保障措施,充分保障老人們的衣食住行,營造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的環境,讓孤寡老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日喀則市昂仁縣各駐村工作隊著力促進群眾持續增收
日喀則市昂仁縣各駐村工作隊通過扶持就業增收一批、帶動產業發展一批、困難群眾幫扶一批、保障政策兜底一批,有效促進群眾增收。截至9月,昂仁縣農牧民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302.04元。 [詳細] -
日喀則市康馬縣涅如堆鄉為“護邊堡壘戶”“守邊中心戶”授牌
近日,日喀則市康馬縣涅如堆鄉“五共五固”大黨委,向54戶“護邊堡壘戶 ”、59戶“守邊中心戶”發放守邊護邊門牌,樹立守土固邊榜樣,鼓勵引導各族群眾扎根邊陲、守護國土、建設家鄉。[詳細] -
王衛東在日喀則調研時強調: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和教育整頓 更好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10月17日至18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衛東在日喀則市及仁布縣調研,并主持召開市、縣紀委書記座談會,督導第二批主題教育和教育整頓等工作。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