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智聚合力 畫好“同心圓”
“丹增,去喝甜茶咯!” “哦拉索(藏語意為‘好嘞’)!”
扎囊縣德吉新村村民丹增,剛忙完家里的雜活兒,上午的“約茶”時間也到了。村頭的茶館里,茶友們陸續到齊,喝甜茶、曬太陽成了農閑時節當地人最愜意的事。
一身黑氆氌藏裝,頭戴“次仁金果”(金絲帽),操著一口地道的扎囊方言,要不是村里人介紹,誰也看不出丹增其實并非“藏族大叔”。
今年59歲的丹增原名張積成,祖籍青海。20歲那年,他跟著施工隊來到扎囊?!澳菚r候條件艱苦,但工地上大伙兒不分民族相互照應、親如一家,后來在工地上認識了我的藏族媳婦,就在這兒扎下根啦!”丹增回憶說,過去這么多年,村里人互幫互助的情誼沒有變,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在延續,村里民族通婚家庭更多了。
德吉新村多民族大家庭的日益融合,是扎囊縣“各民族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的真實寫照。前不久,西藏日報社全媒體采訪組走進“氆氌之鄉”扎囊縣,在社區村落、機關學校、產業項目地蹲點采訪,看到團結之花處處綻放、民族團結源遠流長,各民族在不斷交往交流交融中,像石榴籽一樣更加緊密地抱在一起……
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桑耶寺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訴說著藏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扎瑪止桑遺址,傳頌著金城公主入藏、漢藏聯姻的佳話……山南是藏文化的發祥地,而扎囊縣人文勝跡眾多,民族團結的歷史底蘊尤為深厚。
位于桑耶鎮最繁華地段的金城街,正是以金城公主進藏歷史為主題打造的一條商業步行街。在這條步行街上,藏、漢、回等民族商戶經營的門店種類繁多,大家相處非常融洽,沿街路燈和墻體上,用藏漢“雙語”書寫的民族團結標語格外醒目。每當民族節日來臨,這里的慶?;顒痈秦S富多彩。
“通過深挖歷史資源,我們把金城街打造為全縣民族團結示范點工程,將群眾日常生活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相結合,讓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既‘潤物細無聲’,又可學、可看、可感?!鄙R偢辨傞L達瓦頓珠說。
共育團結之花,功夫重在平時。走進桑耶社區居委會大院內的社區村史館,社區老支書索朗次仁正在向參觀人員介紹陳列的舊物件。
索朗次仁年近六旬,卸任村“兩委”職務后,當上了社區講解員。不論是為群眾宣講,還是給工作組介紹情況,他都能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娓娓道來。
“民族團結是頭等大事!”索朗次仁說,社區要發展進步,不做好民族團結的教育引導,啥都干不成!
索朗次仁告訴記者,桑耶社區的《居民公約》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最重要的內容,貫穿社區各項工作中?!懊磕甏汗澓筒貧v新年,邀請外地務工人員一起吃‘古突’、過新年的社區居民不在少數呢!”他說。
桑耶鎮作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映照了扎囊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新成效。近年來,扎囊縣建成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村(居)1個、模范鄉(鎮)1個、多民族和諧街道(社區)1個,全縣還命名215個單位和家庭為縣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模范家庭。
用心繪就民族團結“同心圓”,扎囊縣各族群眾守望相助已經蔚然成風。
宣傳教育全覆蓋,培根鑄魂凝聚思想共識
今年迎來50周年校慶的扎囊縣中學,作為山南市縣域中學中的佼佼者,其升學率在山南市乃至全區都小有名氣。
今年扎囊縣中學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校慶主題,將這場具有紀念意義的活動,變成了一堂全校師生民族團結教育的“生動課堂”?!霸绞窃谥匾墓潙c或者場合,越要把民族團結放在首位?!闭勂鹦c活動的主題,學校黨支部書記達瓦旦增如是說。
近年來,在扎囊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全縣教育系統大力實施“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好班級”“好宿舍”“好學生”等創建行動,常態化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我們的節日”等活動,實現了在校學生全覆蓋。
在學校課堂之外的農牧區,以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主要內容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以前別說是村民,就連我們的村干部都講不好普通話,成為大家學習政策、落實工作中的最大短板。”德吉新村村委會主任羅布索巴的一番話,道出了過去基層干部群眾“難過語言關”的苦惱。
為此,扎囊縣充分發揮駐村干部、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專干深入群眾的優勢,不斷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力度,僅今年,全縣就開展村(居)學習培訓694場次、受益群眾5704人次?!艾F在,村干部用普通話交流學習、開展工作,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羅布索巴自豪地說。
同時,全縣扎實推進“五個認同”增進工程,通過開展主題宣講、共度民族節日等活動,進一步夯實民族團結進步基層基礎。敏珠林寺以全區宗教界深入開展“三個意識”教育為契機,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基地,引導僧眾踐行愛國愛教優良傳統。
共住共學共事,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位于雅江北岸的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是扎囊縣引進的自治區重點生態產業。該項目落地以來,在促進群眾就業增收、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成效顯著。
來自內蒙古的喬佳星,是該基地的技術指導員,負責為當地群眾提供苗木種植、養護方面的技術指導。看著前來務工的群眾都能熟練掌握樹木栽植、樹苗澆灌、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喬佳星覺得成就感滿滿。
“在工作上我給他們技術指導,但在生活中,當地的干部群眾給了我很多關照?!眴碳研钦f,當地群眾平日里帶到工地上的點心茶水總會有他一份,大家知道他的家鄉內蒙古也有賽馬傳統,輪著邀請他參加各村的望果節觀看賽馬活動,這樣的民族情誼讓喬佳星覺得扎囊就是他的第二故鄉。
為增進與援藏省市的交往交流,近年來,扎囊縣依托對口援藏資源,加強與湖南省株洲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組的對接,采取兩地雙向互動交流方式,深入開展了“友好對接一批”“就業援助一批”“專業培訓一批”工作計劃。截至目前,全縣各族干部和農牧民群眾赴區內外學習12次,進一步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心手相牽,團結奮進。民族情就像滋潤雅礱河谷的雅魯藏布江,讓“氆氌之鄉”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山南市曲松縣曲松村:建強基層組織 優化鄉村治理
近年來,山南市曲松縣曲松村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為抓手、以德治為目標,著力破解鄉村治理頑疾點、夯實鄉村治理基礎點、找準鄉村治理著力點,加強組織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完善治理模式。[詳細] -
山南市措美縣以黨建引領推動“三治”融合發展
近年來,山南市措美縣通過黨建引領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發展,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呈現出一派和諧溫馨,幸福美好的景象。 [詳細] -
山南市洛扎縣確保流動黨員主題教育不掉隊
為進一步推動主題教育工作走深走實、見行見效,山南市洛扎縣堅持以“底數清、形式活、成效實”為基本原則,加強與流動黨員的雙向溝通聯系和日常管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