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團結主旋律雄渾嘹亮
11月10日,《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實踐及其歷史性成就》白皮書發布。正如白皮書指出的,西藏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日益鞏固。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扎實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加快構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緊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成為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回望過去,民族團結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矗立在拉薩大昭寺門前的唐蕃會盟碑是漢藏友好的歷史見證,碑文中多次提到“社稷如一”,反映了唐蕃人民向往和平、渴望和睦的共同愿望。西藏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吐蕃文明與漢唐文明、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高原風俗與中原習俗等互相融合、互相促進。藏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交往的歷史長河中,結成了血肉相連、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近代以來,西藏各族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以兩次抗英斗爭和多次挫敗親帝分裂分子的分裂破壞活動為代表,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保衛祖國、抵御外侮、維護統一的壯麗史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把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民族團結已成為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西藏發展進步的堅定基石。
放眼當前,民族團結是實現治邊穩藏戰略的重大歷史使命。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首次明確指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必須放到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上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引導各族群眾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西藏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辯證關系的科學把握,揭示了西藏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主要體現為西藏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對國家統一和安全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西藏陸續出臺實施《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規劃(2021-2025年)》,大力推進全國民族進步模范區創建,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門巴民族鄉,生活著藏、漢、門巴、珞巴四個民族,相互之間團結互助、和睦共處,各族群眾在充分享受發展成果的同時,像酥油茶一樣水乳交融,民族團結的思想已深深扎根在這片土地上,成為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成功實踐的一個縮影。
展望未來,民族團結是西藏高質量發展的力量源泉。近3年來,北京、江蘇兩地充分發揮對口援藏優勢,組織拉薩籍務工人員區外就業,實現轉移就業41.7萬人次,新增城市就業5.5萬人次,既拓寬了農牧民就業渠道,又促進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與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共同推動西藏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和全面進步。展望未來,對口援藏工作將在持續改善西藏農牧區面貌、深化拓展“組團式”援藏效能、助力邊境地區有序建設、破解“粗放”“封閉”等西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促進各民族更廣泛更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上發揮出重要作用。同時,歷史和現實充分說明,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西藏的命運始終與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命運緊密相連,社會和諧穩定、民族團結和睦是中華民族的福祉,更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可靠保證。
同心繪就幸福路,高原盛開團結花。在雄渾嘹亮的民族團結主旋律中,西藏各族人民“三個離不開”和“五個認同”意識更加牢固,正攜手大步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中國西藏網 文/易文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拉薩市“強團結”故事主題書畫展覽啟動
11月10日,由拉薩市教育局、拉薩市民委和拉薩市委強團結專班聯合舉辦的拉薩市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進學校暨講好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強團結”故事主題書畫展覽在江蘇實驗中學舉行啟動儀式。 [詳細] -
民族團結之花在林芝邊境轄區常開長盛
“今年的軟籽石榴長勢良好,到時候肯定可以賣個好價錢……”林芝市察隅縣察瓦龍鄉昌西村村民桑次仁看著種植的苗株結滿了果實,開心不已。 [詳細] -
喜看高原巨變 揚帆再啟新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的《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實踐及其歷史性成就》白皮書指出,在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引領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斗,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