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方式供暖讓“世界屋脊”的冬天更溫暖
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西藏那曲市,呼嘯而過的寒風把藏北高原吹得格外冷,這里冬季最低氣溫可達到零下30攝氏度。但隨著高海拔地區基層供暖工作的深入推進,學校、醫院、居民屋……處處充盈著濃濃的暖意。
屋外寒氣逼人,走進那曲市聶榮縣尼瑪鄉銅龍村次央的家,屋子里被光伏供暖的暖氣片烘得暖洋洋的。“光伏供暖后,我們村民實現了‘零費用’采暖,既暖和又實惠。”次央高興地說。今年,尼瑪鄉開展實施“光伏+采暖”供暖項目,實現牧民群眾電力自發自用,綠色循環發展。從牛糞生火到光伏電力,鄉村供暖方式正在發生悄然改變。
“電采暖技術實施后,將教室內溫度設置成多少、什么時候供暖,這些都是學校自行決定、自主調控。”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教育局工作人員邊羅說。
今年冬天,西藏電力部門將為1699所高海拔學校、27萬在校生實現電采暖覆蓋,并建立“一校一檔”機制,全力推進高海拔學校供暖報裝接電工作。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不斷推進高海拔地區供暖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25個縣(市、區)城區供暖項目,在建8個縣(市、區)城區供暖項目,總供暖面積3224萬平方米,覆蓋人口達70萬人。
阿里地區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區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全年氣溫低于0攝氏度的時間長達217天。近年來,獅泉河鎮啟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項目,全鎮群眾告別了燒牛糞等傳統取暖方式,用上了清潔能源,溫暖過冬。
在即將落成的獅泉河鎮幼兒園前,阿里地區教育局局長張文霞說,地區積極、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為園區提供空氣源熱泵供暖,接下來會將此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的供暖方式推廣到更多校園。
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西藏已實施的縣(市、區)城區集中供暖項目采用天然氣、燃煤、地熱能、太陽能光熱、電供暖、空氣源熱泵、生物質等多種形式。供暖新技術的應用正改善著群眾的生產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在世界屋脊上不斷創造人類發展奇跡
尋求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之路,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奮斗。黨的歷代領導集體親切關懷西藏各族人民、不斷謀劃西藏發展藍圖,積淀了豐富的治藏思想。[詳細] -
“世界屋脊”上的“星空電影院”
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代代放映隊員行走在“世界屋脊”的高山大河間,克服高寒缺氧、山高路險等困難,為雪域高原上的人們講述光影傳奇。[詳細] -
九三學社社員3年援藏路:把優質教育資源帶到“世界屋脊”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把時代賦予的責任扛在肩上,這是九三學社社員共同的使命與擔當。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