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市尼木縣:以鄉村振興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尼木縣牢牢把握主題教育總要求和目標任務,將主題教育和黨員干部“點對點”推進產業項目發展緊密結合,以鄉村振興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近年來,尼木縣建立黨員干部“點對點”推進產業項目發展“124”工作機制,全縣161名“點對點”干部共抓85個產業項目,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手把手教群眾技能、實打實促群眾增收,其中涌現出一批實打實促發展的產業能人。
說起尼木的桃子,想必大家想到的都是卡如大桃采摘園。記者走進采摘園看到,尼木縣卡如鄉“點對點”黨員干部王榮華和他的徒弟正在對桃樹進行集中整形、修剪,為來年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這片桃林是2017年北京平谷援建的,同年,王榮華到北京平谷區掛職學習種桃,回來后,他就一心撲在農業技術學習上。現如今,大桃種植基地是尼木縣在318國道沿線上唯一一家采摘基地,也是卡如鄉“三點一線”種養殖產業帶的重要支撐點,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和成熟的種植技術。
王榮華告訴記者:“項目自2017年運營以來,采用‘合作社+點對點干部+社員’的模式進行運營,7年間,大桃總共收益達到100余萬元,我們在林下還種植了小白菜、南瓜等經濟作物,收入達20余萬元,同時帶動老百姓就近就便務工。”
為進一步壯大卡如鄉特色產業,提升桃子產業質量、產量,帶動農牧民群眾增收,2017年,依托北京援藏項目,卡如鄉成立了加納日農業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一改以往單一種植青稞的傳統農業結構,從北京市平谷區引進了美玉、早玉、瑞光35號、水蜜桃等多個大桃品種,全鄉種植桃樹面積70余畝、大桃5000余株,這些桃樹成為59戶合作社社員產業致富的希望。在大桃采摘園里,每天都能見到王榮華與社員現場互動,手把手教他們掌握基本技術的場景。
卡如鄉加納日農業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社長斯達班覺感觸很深,他說:“2017年卡如鄉成立了大桃采摘園,王榮華手把手教我們學習種桃技術,現在我也成了合作社的負責人和卡如鄉的致富帶頭人,我會繼續將這門技術傳授給村民,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近年來,卡如鄉大桃采摘園實現傳統農業向經濟林木轉型,培養專業鄉土特色種植技術人員,增加植被綠化面積。同時,有機結合旅游業,向游客提供集觀光、采摘、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游服務,有效促進卡如鄉旅游業全面發展,逐步形成種植業、旅游業相互結合、相互依賴的新發展模式。
“下一步,我們將做強做優鄉村特色產業,積極發揮‘點對點’黨員干部的帶動作用,把主題教育與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富民產業做大做強,努力讓群眾的‘口袋’越來越鼓,切實將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好事做到群眾心坎上,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榮華說。
同時,尼木縣將繼續聚焦發展所需,加大鄉村振興人才培育力度,發揮“點對點”干部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找準問題、解決難題、推動發展,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堅持以學促干,轉化主題教育學習成果,助推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拉薩市尼木縣組織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培訓
近日,拉薩市尼木縣聯合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舉行尼木縣村干部和農牧民群眾普通話示范培訓班。培訓為期21天,開設法律法規、種植技術、創業指導等詞匯和普通話溝通交流等課程。[詳細] -
西藏自治區“十佳基層宣講員”阿旺格桑:躬耕不輟做人民滿意的宣講員
近日,2023年西藏自治區“十佳基層宣講員”大賽頒獎儀式舉行,尼木縣續邁鄉河東村的基層宣講員阿旺格桑榮譽上榜。 [詳細] -
2023年縣(區)藝術團免費開放培訓班結業
日前,由市文化局主辦,市群藝館、尼木縣文旅局承辦的2023年縣(區)藝術團免費開放培訓班順利結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