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澆灌新生活
近年來,西藏昌都市堅持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并重,幫助群眾既從思想上挖窮根、轉觀念,又在行動實踐上定方向、謀出路,努力走好“志智雙扶”的脫貧路子,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志智雙扶’的道路上,我們不僅教育引導群眾實現觀念上的轉變,還不斷提升扶貧干部的專業素養,2019年,我們邀請市縣鄉三級扶貧專干在市里開展了兩期規模較大的專業培訓,還組織多次具有針對性、專業性的小培訓,加強了扶貧專干隊伍的能力。”昌都市扶貧辦干部張萬祥說。
昌都市以鄉鎮或村居為單位,創建“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利用夜校、田間地頭等場所,采取集中授課、點對點等形式,營造“人人都是講習員、處處都是講習所”的良好氛圍。
在精神扶貧領域,昌都市積極培養優秀宣講員,組織宣講員深入基層,準確解讀脫貧攻堅相關政策,引導群眾實現觀念轉變。
洛洛來自洛隆縣,是一名市級優秀宣講員,深受群眾喜愛。他說:“作為一名宣講員,我要準確地將黨的方針政策傳達到基層,讓基層群眾在享受惠民政策的同時,了解到黨和國家的恩情,我還積極鼓勵群眾摒棄陋習,改變陳舊觀念,教育他們要靠自己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2012年洛洛被聘請為洛隆縣宣講團副團長,截至目前,已下鄉宣講600余次,足跡更是遍布昌都市各縣(區)、林芝市和日喀則市。“宣講工作是黨貼近群眾的喉舌,不能有半點馬虎,以后我會不斷提升自己的宣講水平,繼續教育群眾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洛洛笑著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扶貧干部扎西鄧珠:真情服務搬遷群眾
在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卡孜鄉“三巖片區”安置點,一排排頗具特色的藏式民居整齊劃一,飄揚的五星紅旗格外醒目。孩子們在安置點附近的橋頭空地上奔跑嬉鬧,老人們圍攏在一起拉著家常,一派和諧的景象。 [詳細] -
牛奶香飄致富路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聶雄奶牛養殖基地是山南市規模最大的高原生態奶牛養殖基地之一,同時也是山南市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奶牛場。 [詳細] -
扶貧類節目正成為脫貧攻堅的“輕騎兵”
中央電視臺的《決不掉隊》《扶貧周記》、東方衛視的《我們在行動》、河南衛視的《脫貧大決戰》、廣西衛視的《第一書記》、海南衛視的《脫貧致富電視夜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