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多舉措確保“十三五”圓滿收官
今年以來,西藏林芝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以正確處理好“十三對關系”為工作方法,深入踐行“五個走在前列”,全面建設繁榮、和諧、幸福、綠色、美麗“五個林芝”,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守住高質量發展底線。林芝市抓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政策銜接、機制整合和工作統籌,繼續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扶貧投入力度,突出抓好產業扶貧,發揮金融助推作用,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增加群眾收入,統籌落實健康、教育、生態等扶貧舉措,建立完善返貧預警機制,有效防止返貧。
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加大江河湖泊和重點污染源治理,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嚴格落實排污許可、總量控制和清潔生產制度,加強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強化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確保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全面持續達標。
繼續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建立防范、化解、摸排、打擊“四位一體”金融風險防控化解機制,強化金融維穩工作,堅決查處和打擊非法集資,加強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防控,確保林芝金融安全穩定。
林芝市在突出生態旅游戰略支柱產業地位方面,深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規劃落地實施,加快國際生態旅游區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步伐。
扎實做好“進藏第一站”文章,爭取開通北京、珠海、杭州航線,深化“藏東南環線”旅游交流合作。繼續辦好“兩節加一季”,加強四季旅游產品開發,拓展24小時旅游產品體系。鞏固提升巴松錯5A級旅游景區品質,完成雅魯藏布大峽谷5A級旅游景區創建。重點改造提升3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全面提升家庭旅館服務質量標準。發揮“旅游+”潛力,深化拓展紅色、非遺傳承保護和歷史遺跡旅游。加快“國際生態旅游區標識標牌·導視系統”建設,實現重點景區全覆蓋。
同時,林芝市著力發揮好農牧特色產業基礎支撐作用。扎實推進“一帶四基地”建設,鞏固規模、提升品質、暢通市場。完成“林芝藏香豬”“林芝茶葉”“林芝蘋果”統一冠名,提高品牌溢價。科學合理發展飼料生產,引導養殖企業、專合組織等使用藏豬專用飼料。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模式,積極對接藏豬產業園,加快形成藏豬“養、產、銷”一體的全產業鏈。完成茶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實施易貢茶葉品質提升和墨脫茶葉加工廠、察隅農場茶園項目建設,新增種植茶葉2.5萬畝。
為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林芝市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堅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加快完善基礎設施,科學布局公共服務設施,增強城鎮對人口、資本、項目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對偏遠和高海拔鄉鎮突出“雪中送炭”,以供水、排水、供暖、垃圾和污水處理為重點,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啟動34個小康村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建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示范區。加快巴宜區、察隅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積極引導和支持工商企業租賃承包地,發展良種繁育、設施農業和規模化養殖等現代農業。鼓勵農牧民群眾開辦家庭旅館、參與項目建設等多種渠道增加經營性收入,實現不離鄉不離土融入產業增收致富。
此外,加強鄉鎮人才培養,鼓勵支持各類人才領辦創辦經濟實體。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全面消除“空殼村”、持續壯大薄弱村、鞏固提升富裕村,盤活資產資源,增強“造血”功能。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引導群眾移風易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一個海拔4800米山村的“新生”
明瑪村,一座位于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查務鄉的小山村,平均海拔4800米,生存環境惡劣,自然資源匱乏,46戶244名群眾生產生活得不到保障。[詳細] -
脫貧敢創新 致富有想法
今年44歲的羅桑,是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比如縣茶曲鄉法若村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身份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汽修廠法人,只用了兩年時間。[詳細] -
“珠峰故鄉”的高海拔脫貧
數十臺機杼同時運作,紡織聲響起,將海拔3900米的中國西南偏僻村莊烘托得有些熱鬧。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