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鋪就“幸福路” 勤勞催開“幸福花”
地廣人稀、貧瘠高寒,這樣的一方水土已然不能養活一方人,而易地扶貧搬遷便成了擺脫貧困的有效途徑。彩渠塘村是西藏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鎮最年輕的村,屬于羊八井精準扶貧風濕患者集中搬遷安置點項目。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搬遷群眾逐步實現了“安居樂業夢”。
藍天白云、平坦的水泥路、家家戶戶嶄新的白色小樓,這里就是彩渠塘村,自2017年7月起,來自那曲、阿里、昌都三市地的易地扶貧搬遷戶150戶625人陸續入住。此前,該村是集“高、病、窮”為一體的貧困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后,受教育程度低,市場意識淡薄。德吉白珍擔任該村黨總支第一書記以來,以“健康扶貧”為重點,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及時掛牌成立了“高海拔風濕病康復研究基地”,加大對風濕病患者的治療力度。防疫期間,為保障群眾健康,德吉白珍會帶著醫務人員不定期到搬遷群眾家中巡診。
74歲的洛松群措原是昌都市八宿縣人,由于當地氣候和水源等因素影響,患有嚴重的大骨節病和風濕病,雙手和腿部完全變形,基本喪失了行動能力,也沒有什么收入來源。自從和妹妹、女兒搬遷到彩渠塘村后,洛松群措身體好了很多。此外,經過縣里組織的服務行業培訓,如今她女兒也在市里找到了合適的工作。
彩渠塘村搬遷群眾洛松群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不像以前了,給我們分了這么好的房子,我現在關節也好多了,身體沒有了其它疾病,我覺得很幸福。”
離開搬遷群眾家中,德吉白珍馬不停蹄地來到了“彩渠塘村養殖基地”,查看基地繁育的綿羊生長情況。2018年,德吉白珍以搬遷群眾就近發展為依托,實施了綿羊短期育肥項目,逐步引導全村群眾轉變思想、勤勞致富。該項目包含16棟羊圈以及綜合樓、青儲窖、干草棚等附屬設施,購買綿羊2250只,截至目前出欄1600余只,收入120余萬元,不僅吸納了9名搬遷群眾就業,去年年底,還為群眾戶均分紅3700元,為搬遷群眾致富增收提供了保障。
“以前住的地方海拔高,離縣城比較遠,來到彩渠塘村后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我會通過自己的雙手,過上小康生活,現在的生活很幸福,也希望會越來越好。”彩渠塘村搬遷群眾加央土登如是說。
在彩渠塘村,德吉白珍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為群眾提供了保安、服務員、廚師等140個就業崗位,其中,在藍天溫泉就業30人。同時,教育引導群眾勞動致富,目前,搬遷群眾自主創業15家商店、6家茶館、4家臺球室等。
德吉白珍說:“我們繼續要做好、做大、做實現有的產業項目,在加大群眾技能培訓的同時,也要提升他們的就業率,讓群眾真正做到增收致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17171名扶貧駐村干部獲贈疫情專項保險
近日,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與西藏自治區扶貧辦簽署“西藏自治區扶貧駐村干部‘新冠肺炎NCP’保險服務協議”,為全區扶貧駐村干部贈送新冠肺炎疫情專屬風險保障。 [詳細] -
扶貧車間培訓忙
當前,西藏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區黨委、政府關于開展穩崗就業工作的部署要求,緊盯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深挖本地用工潛能。[詳細] -
西藏拉薩市當雄縣打造有“身份證”的牦牛肉品牌:生態得保護 群眾能致富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當雄縣深入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發展牦牛產業為基礎,以家庭牧場為運作平臺,以有“身份證”的牦牛肉為品牌的產業鏈為依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