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達孜區白納村:念活脫貧致富“經”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達孜區德慶鎮白納村依托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因村制宜”發展村集體經濟,通過創辦農牧民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水磨糌粑合作社、休閑林卡等村集體經濟,逐步形成了以旅游、服務、特色種植、民族手工業為重點的產業鏈條,走上了一條全新的致富路。
“我們村是2009年開始種植草莓的,剛開始只有10個大棚?!卑准{村黨委書記洛桑色格說。
2009年,白納村村委會爭取到農業部項目資金30萬元,動員村里10戶貧困群眾建起了10個溫室大棚,成立了農牧民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村民們的辛勤勞作下,草莓種植慢慢有了收益,大家也嘗到了集體經濟帶來的甜頭。多年來,白納村黨委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吸納進草莓種植項目,累計帶動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現在合作社已經有33戶,建成了42個設施溫室,種植面積達到22.5畝,年均產量約12000斤,毛收入52萬元。
走近白納村水磨糌粑合作社,糌粑香味撲面而來,合作社村民正在忙碌。依托本地優質的農業資源,白納村水磨糌粑合作社從村民手中收購青稞進行加工,制成糌粑銷往周邊,年收入達25萬元,帶動了5名村民就業增收。
白納村糌粑合作社村民巴桑告訴記者,她一周在合作社上兩三天班,一天有160元的工資;
村委會還給她安排了一份保潔的工作;她的孩子在村里開了一家茶館……這些加起來,全家一年的收入有7萬元左右。
幾年來,白納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不僅讓村民致了富,更開拓了村民的發展思路。2018年起,白納村與布達拉旅游傳媒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大力推動“阿古頓巴”及白納村全域旅游項目。截至2019年上半年,白納村共有5處特色休閑度假村,年均接待國內外游客8萬人次,累計帶動800余名農牧民群眾就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白納村8組村民格桑次仁看準了建筑垃圾回收制磚行業的發展前景,決定回鄉創業,他創建的達孜區崗日霓霞建筑垃圾收回制磚廠,年收入達200萬元,帶動80余名村民就業致富。
“自2019年3月工廠投入生產以來,廠里共吸納了貧困戶15人就業,通過技能培訓,他們都掌握了機器操作技術,現在每月平均工資有6000元左右,年底還能拿到2萬元左右的獎金?!卑准{村致富帶頭人格桑次仁對記者說。
白納村村民地村委會的帶領下,轉變觀念,探索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念活了脫貧致富這本“經”的收入來源更廣了,錢袋子更鼓了,干事創業也更有信心了。
現在的白納村,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農村新景象:一排排新房錯落有致,綠水環繞著整個村莊,村民的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白瑪旺堆強調:聚焦薄弱環節 補齊短板弱項 確保脫貧攻堅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4月14日至15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白瑪旺堆深入林周縣開展脫貧攻堅調研督戰工作。[詳細] -
西藏山南市強產業穩就業推動鄉村振興
日前,記者從西藏山南市委農村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了解到,今年山南市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力做好“三農”工作,推動鄉村振興。[詳細] -
技術敲開“增收門”
今年32歲的貢布,是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聶雄農牧民手工藝品加工合作社的職工。在來合作社就業之前,他因為身體殘疾,外出務工機會少,一度對人生失去了希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