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農牧民持續增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近年來,特別是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首要任務,多元化促進轉移就業,有效推動農牧民群眾持續增收,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轉移就業“組織化”
在日前舉行的城關區農牧民組織化轉移就業上崗復工儀式上,城關區人社局根據前期就業意愿摸底情況,按照農牧民群眾的意愿,統一組織了55名城關區恩惠苑搬遷群眾參加崗前對接。通過與項目工地用工負責人面對面現場對接,共52名搬遷群眾實現在建筑項目工地就業。
“前期,我們全面開展了農牧民摸底調查工作,積極組織轄區農牧民報名務工,主動聯系項目施工方對接工作崗位,確保組織化轉移就業有序開展。截至目前,我們共開展對接在建項目9次,組織上崗132人。”城關區人社局局長鄔楊說。
市人社局負責人介紹,我市各縣(區)已明確由一名副縣(區)長牽頭具體抓派遣機構與用工項目的對接,建立完善‘政府+勞務市場主體+用工企業+農牧民’組織化勞務輸出工作機制。進一步組織、鼓勵和引導勞務市場主體建設,實施鄉鎮農牧民就業服務所、村(居)農牧民就業服務站專班運行機制,打造“四級勞務輸出組織”,力爭在2020年底實現勞務輸出組織全覆蓋。
通過指導開展用工對接和勞務服務工作,我市人社等部門不斷促進勞務輸出常態化開展和規模化轉移就業,積極落實“政府投資400萬元以下項目全部交由農牧民施工合作社(隊)建設,吸納農牧民務工達到用工總量的80%以上,國家投資項目使用當地農牧民勞動力用工量達到60%以上”的要求,力爭全年有組織勞務輸出的數量占轉移就業總人數比例突破35%。
轉移就業“技能化”
鄔楊介紹,城關區將城發公司作為“以崗代訓”基地,截至本月上旬已經積極開發78個“以崗代訓”崗位,目前共14名農牧民參加培訓。下一步,城關區人社局將繼續對接拉薩城發實業有限公司開復工項目,積極組織轄區農牧民報名“以崗代訓”崗位,使農牧民學到一技之長,提升其主動就業積極性,幫助更多的農牧民群眾轉移就業,實現增收致富。
據了解,各縣(區)通過以產業和企業需求為導向,精準開展農牧民轉移就業崗前培訓、訂單定向式培訓,建立健全“以崗代訓”、新型學徒制培訓等新型培養機制,提升培訓效果,實現培訓和就業充分鏈接。主動加強同國有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等企業的溝通對接,簽訂3至5年長期定向培養就業協議,組織有長期就業意愿、符合條件的農牧民群眾前往企業,通過邊培訓、邊上崗、邊增收的方式,實現長期穩定高質量就業。
據介紹,“以崗代訓”緊貼市場需求,以培訓后能就業作為檢驗培訓成果的重要標準,突出“三個單”,即訂單,培訓前要提前對接崗位訂單,培訓后定向輸送;菜單,培訓的科目、信息要以菜單形式予以公開,特別是注重實操培訓,(下轉第二版)
(培訓菜單不合格的不允許開班;工單,對農牧民培訓后的就業務工情況要進行不低于3個月、不少于2次的跟蹤服務,形成工單。依托行業主管部門、龍頭企業、各類培訓力量,以市場為主體,努力培養一批各行業系統的專業技術能手,打造關鍵時刻靠得住、頂得上的本地技能骨干人才隊伍。
轉移就業“實體化”
今年,我市將充分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和農牧民就業需要,把各類工業園區、產業園區作為就業主陣地,主動與各類企業進行有效對接,重點培育一批農牧民轉移就業基地,力爭到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100個農牧民轉移就業基地。“目前,城關區已經依托國企等相關企業,建設好了20個農牧民轉移就業基地,這些基地將于近期掛牌。隨后,我們將依托基地開展訂單定向式和以工代訓式技能培訓,讓更多的群眾就近就便、不離鄉不離土就能融入我市產業發展,實現穩定就業。”鄔楊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貧困清零 幫扶不減
高原四月,乍暖還寒。遠處的日屋山銀光耀眼,冰雪消融。腳下的廣袤濕地河水潺潺,春意萌動。沿著蜿蜒曲折的濕地柏油路一路前行。[詳細] -
尼洋河畔唱響幸福歡歌
近年來,西藏林芝市巴宜區深入開展“綠色籬笆、花果庭院”人居環境改造工程,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組織群眾充分利用農村閑置房屋、庭院及房前屋后的土地空間。[詳細] -
洛桑江村強調:優化結構發展產業補齊短板 全力以赴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4月12日至19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區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洛桑江村輕車簡從深入日喀則市南木林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