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線感受西藏昌都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有家有業有幸福
春末的丁青縣,一場瑞雪讓覺恩鄉金卡村顯得更加素凈。打掃完院子,阿旺措姆準備出門去工作。
“政府給我們家分了一套房,還安排我參加培訓,幫我在鄉里的餐館找了份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家里的生活也好了不少。”金卡村村民阿旺措姆是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受益者之一。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昌都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的重要論述,立足昌都實際,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因地制宜選擇搬遷方式,保質保量建好安置房屋,統籌兼顧完善扶持政策,確保搬遷群眾有安全住房、有可靠就業、有穩定收入。
左貢縣四方祥和新村的四郎拉姆老阿媽自搬遷后,每天空閑時,總會約上老姐妹到廣場上曬曬太陽,話話家常,有時還會在健身器械上松松筋骨。
“現在村里什么都有,環境也很好,村干部還經常放電影,我們在廣場上呆一天都不會無聊。”四郎拉姆對目前的生活十分滿意。
近年來,昌都市嚴格按照“點內統一建設、點外歸口負責”的原則,統籌協調各相關單位做好易地扶貧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工作。結合新農村、小康示范村建設,進一步明確集中安置點按照行政村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安置點水電路訊網、科教文衛保“十項提升”工程,統一建設“八室一超市一廣場”,滿足搬遷群眾生產生活需要。
此外,昌都市按照“八到農家”(水、電、路、訊、郵政、農家書屋、廣播電視、優美環境)要求,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妥善解決搬遷群眾“三保障”“兩配套”等實際問題,讓搬遷群眾平穩過渡,切實提高他們對新家園、新環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家住江達縣崗托鎮崗托村易地扶貧搬遷點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郎加最近正忙著檢查家中小貨車車況,他準備從江達拉一批貨到拉薩,跑這一趟車他能有近5000元收入。
“2018年9月,我們搬到了這里,住上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在村干部的鼓勵下,我差不多每兩個月一次,開車從江達拉貨到拉薩,一年下來賺得還算可以。空余時間去我們村的黃牛養殖基地工作,也會有一些收入。”雖然老房子還在,但郎加表示現在的居住環境比以前好很多,早已不愿回去住了。
郎加說的崗托鎮崗托村黃牛養殖基地總投資337.58萬元,采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39人增收。
過去幾年中,昌都市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搬遷群眾穩定脫貧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充分發揮產業扶持脫貧的“造血”功能,利用安置點資源優勢,依托縣城、鄉(鎮)、小城鎮、旅游景區、水利灌區、農業綜合開發區、新農村建設等,統籌規劃后續產業發展。
截至目前,昌都市共計劃實施產業項目852個,完工692個,確保每個安置點配套1-2個產業項目,每戶貧困戶家庭至少1人實現轉移就業,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大農牧民“訂單式”“定向式”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組織貧困群眾參與安置點建設,引導群眾在參與自家民房建設中獲得幸福感,帶動和扶持貧困戶穩定增收,努力形成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有收入的產業扶貧新格局。
據統計,2016年以來,昌都市累計投入資金62.02億元,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68個,實現所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水、電、路、訊、網全覆蓋,1.9萬戶9.9萬名貧困群眾搬進了新房,改善了生活,廣大農牧民群眾走上幸福美好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昌都卡若區春日農事忙加油奔小康
隨著春意漸濃,農時不等人,一曲美妙的春忙“交響曲”在卡若區奏響。”[詳細] -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縣則曲村舉行扶貧項目分紅儀式
近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縣王卡鄉則曲村舉行了油菜籽加工扶貧產業項目2019年度分紅儀式。 [詳細] -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貢覺縣24個扶貧交通項目順利通過竣(交)工驗收
近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貢覺縣2019年扶貧交通項目竣(交)工驗收工作組深入各扶貧交通項目建設現場開展竣(交)工驗收工作,全縣21個扶貧交通項目和3個安置區道路項目順利通過竣(交)工驗收。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