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墨竹工卡縣發展大棚蔬菜帶動群眾脫貧增收
近年來,西藏拉薩墨竹工卡縣把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多措并舉支持墨竹工卡縣現代農業示范園的創建,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帶動群眾就業、增收,助推農業經濟實現快速發展。
初夏時節,沿著318國道向東出發,記者來到了墨竹工卡縣工卡鎮塔巴村強沖組。村子里,一座座粉刷一新的兩層藏式小樓房錯落有致,庭院干凈整潔,男女老少正忙著在田間地頭耕地播撒種子、在墨竹工卡縣現代農業示范園里的溫室大棚里侍弄蔬菜,到處都是一派勤勞致富的景象。
與塔巴村強沖組隔著318國道相對的,便是墨竹工卡縣現代農業示范園。記者走進園區,一排排溫室大棚映入眼簾,溫室大棚里的西紅柿、黃瓜、菜瓜等蔬菜長勢喜人,菜農們都帶著滿足的笑容忙碌著,采摘、裝車、修剪秧苗……家住塔巴村強沖組的羅珍在技術員的指導下正在學習菜瓜栽培技術,她告訴記者:“以前要到拉薩等離家比較遠的地方打工,如今有了這個溫室,從家走路幾分鐘就到了,一天干7個小時的農活,很輕松,中間還可以到家里干些家務活,每天都有120元的穩定收入,還可以在技術人員的帶領下學習種菜技術,真的非常好。”
“平時我們村的村民們都是輪流在溫室大棚務工的,我不在溫室大棚干活時,就用自家買的農業專用車,跑跑運輸,每年有6萬多元的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一旁正忙著翻土的江白告訴記者。
像羅珍和江白一樣,對于附近的村民來說,墨竹工卡縣現代農業示范園的建設,是村莊發展的一道風景,更是家門口就業增收的“綠色金礦”,全組41戶村民跨過一道馬路就能在溫室大棚里務工了。
2018年畢業于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的次仁曲扎,已經在園區工作兩年了,主要負責園區日常的員工工作安排和蔬菜配送對接工作,有時候還擔任技術員和務工群眾的翻譯員。次仁曲扎告訴記者:“我在這里每月有5000元的工資,離家近,可以常回家看看父母。我會利用好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為建設家鄉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據了解,墨竹工卡縣現代農業示范園于2019年10月正式完工,并設有配送中心、冷庫等附屬配套設施,現在園區里面有新建溫室大棚80棟、老棚50棟。
“目前,園區固定就業總人數是3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0人、大學生14人,月平均工資3700—5000元不等。今年第一季度臨時用工達到了1400多人次,每人每天120元。”墨竹工卡農牧業凈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扎西說道,“除此之外,我們每年還會撥付給工卡鎮塔巴村強沖組、扎西朗杰組65.8萬元的土地流轉費,每一畝土地的費用是1000元。”
據悉,墨竹工卡縣現代農業示范園作為凈土健康產業中的重要項目,不僅在項目的建設中充分利用轉移就業、土地流轉、收益分紅等形式幫助農牧民群眾實現增收,更在后續的運營和發展中,吸納了不少群眾就業,幫助他們學習現代農業種植技術,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當前,除了進城直銷外,我們已經與縣域內的中小學校、敬老院等單位實現了良好的產銷對接,會根據前期訂單需求及時調整種植種類和規模,大力推進基地化、標準化生產,構建‘產、供、銷’一體化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體系。今后,我們也會通過多種方式將更多的群眾吸納融合進來,讓他們從中受益。”扎西表示。(洛克 記者 趙夢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山南市做深做細做實脫貧攻堅工作
日前,記者從山南市相關會議上了解到,山南市強化擔當作為,狠抓責任落實,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詳細] -
西藏拉薩凈土產品優品優選
近年來,拉薩凈土集團對內穩定市場、保障民生,實現農畜產品以銷定產,對外開拓市場、打通渠道,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發展戰略,一條“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條正逐步形成。[詳細] -
拉薩市經開區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拉薩經開區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好工作總基調,突出發展園區高新數字、綠色工業、邊貿物流等特色領域,積極引導企業總部機構等入駐拉薩經開區,為七大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