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林周三巖片區搬遷點群眾融入新家開啟新生活
近日,記者在對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卡孜鄉采訪時了解到,2018年10月,來自昌都市芒康縣戈波鄉的首批57戶易地搬遷群眾搬進該鄉白朗村,2019年12月,第二批6戶也搬到了新家,分了土地、有了工作,流利地說拉薩藏語、有些還能用普通話溝通,家門口種了菜,從“搬”到“融”,林周縣卡孜鄉白朗村的63戶511名易地搬遷群眾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近日,記者來到林周縣卡孜鄉白朗村三巖片區易地搬遷點時,該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在為片區兒童發放書包和筆袋,同時向孩子們開展了食品安全知識宣傳,通過活動幫助搬遷群眾更好地融入新生活。林周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劉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為關愛搬遷兒童的健康成長,該局不定時會來到此處為孩子們發放學習及生活用品,同時講解食品安全知識,希望讓每個小孩都能夠養成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鼓勵孩子們人人都做食品安全監督小衛士,健康快樂地成長。”
今年10歲的旦增桑布高興地說道:“我上幼兒園中班,老師對我很好,有很多小朋友。”
記者了解到,旦增桑布雖然今年已經10歲了,但因為戶口原因,之前他一直沒有讀書,也只會說當地方言。作為第一批搬到林周縣的三巖片區易地搬遷群眾,2018年10月,旦增桑布一家人和其他56戶群眾一起搬到了新家,很快地旦增桑布就進入搬遷點幼兒園讀書,如今讀中班的他已經掌握了三門“語言”——昌都藏語、拉薩藏語和普通話。
林周縣三巖片區方便了孩子上學,群眾就醫看病也比以前方便了很多。當日,記者跟隨三巖搬遷工作專班工作人員來到搬遷群眾松杰旺姆家中,她因前期闌尾手術一直在家中休養,她的術后恢復成為工作專班每天都記掛在心里的事兒,專班工作人員會定期帶她前往鄉衛生院進行復查。
松杰旺姆今年60歲,因身體不好,搬遷之前,就醫是她及家人最擔心的問題,醫院離家有多遠、醫療水平怎么樣、醫保關系何時納入林周管理,而這些也是搬遷群眾尤為關心的問題。卡孜鄉里有衛生院、村里有衛生室,術后一周就出院回家,醫療費及時報銷,工作專班的熱心幫助,一樁樁一件件使群眾心里不再有擔憂。
在就業方面,搬遷群眾旺旦,家有8口人,雖然4個勞動力都享受了生態崗位,但旺旦還是希望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縣里相關單位的協調下,他在縣里當起了小區保安,食宿也都不用操心,如今,自己的工資、生態崗位補貼、16畝土地流轉,再加上家人打工,旺旦一家的年收入達到了七八萬元,比搬遷前增加了很多。
旺旦告訴記者:“家里有四個勞動力,三個人去拉薩打工,已找到工作,我當保安,一個月2800元。”
林周縣三巖搬遷工作專班工作人員平措介紹,現在老百姓積極就業,拉薩有30多人就業,在縣里有20多人,穩定就業的有10多人,(收入)平均一天有150元左右,多的也有200多。整個片區63戶511人全部都分到了耕地,耕地流轉交由凈土公司來運轉,搬遷群眾積極地去那邊打工,適應林周的生產生活,最大的變化就是老百姓轉變了觀念,積極融入林周的生產生活中,積極學習技能,自己在院子里種點菜,搞個小溫室,這些都有。
記者了解到,按照每人25平米的標準補建住房,122名學生就近就學,醫保無縫轉移銜接,191人享受生態崗位,抽調8名昌都干部組成工作專班,每人分配兩畝耕地,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使三巖片區的搬遷群眾有了奮斗的動力。積極提高種植技術,進行流轉土地,外出打工增收;語言不通就努力學習;自家院子里種上了蔬菜;從“搬”到“融”,三巖片區搬遷群眾逐漸適應了新的生活及工作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昌都三巖片區易地扶貧搬遷加查縣江塘安置點迎來數百名入住群眾
初冬的暖陽靜靜地照在雅江河畔,西藏自治區昌都三巖片區跨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車來人往,不時傳出一陣陣歡笑聲和“扎西德勒”的歡呼聲。 [詳細] -
三巖片區第二批易地扶貧搬遷45戶搬入拉薩新家?
10月12日,來自昌都市三巖片區的45戶206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到了拉薩市經開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德吉康薩小區。[詳細] -
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力促就近務工就業 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喜領工資
“自搬遷到西藏拉薩市林周縣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下,我和妻子、兒子兒媳在林周縣城投公司項目上打工,已先后拿到了3次工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