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上電”到“用好電”,西藏“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完工
中國西藏網訊 “電終于通了,以前我們用電比較困難,晚上只能用兩三個小時的電,電冰箱、洗衣機等電器根本用不上,現在,生活各個方面都會越來越好。”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班戈縣保吉鄉熱她村黨支部書記貢日一邊說,一邊把潔白的哈達獻給電力員工,表達感激之情。
圖為藏北無人區電網驗收現場 攝影:次仁巴珠
6月28日,隨著昌都、那曲等地市“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完成,西藏“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以下簡稱:西藏“三區三州”電網建設)順利完工,工程將惠及69縣350鄉(鎮)4860村,解決和改善23萬戶67.2萬農牧民群眾的用電問題,為助力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電力支撐。
圖為穿越原始森林的建設現場 攝影:李東淮
西藏“三區三州”電網建設工程自2018年啟動建設,工程共214個子項目,新建和改造主配網線路約1.9萬公里,變電站109座,低壓臺區3700多座,包括33個易地扶貧搬遷點、901個極高海拔搬遷點、624個邊境小康村、255個抵邊村及其他各級電網建設和電源接入電網工程建設。同時,國網西藏電力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積極吸納1.5萬余名當地農牧民參與電網工程建設,累計使用當地人工152.18萬人次,帶動群眾增收10.48億元。
圖為送電“最后一公里” 攝影:索朗多吉
西藏“三區三州”電網建設工程大多地處偏遠艱苦地區,絕大多數區域氣候條件惡劣,是全國“三區三州”電網建設難中之難,艱中之艱。工程建設環境惡劣,沿線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860米,極限低溫達到零下40℃,建設現場處于山谷和陡坡,面臨大雪封山、泥石流頻發、凍土層施工等特殊困難。工程有效施工期短,受高寒高海拔和森林防火等影響,年有效工期僅有6個月,部分區域受頻繁降雨和道路塌方等影響,只能間斷性開展施工。工程施工點多面廣,所需物資達75萬噸,平均運距1500公里以上,運輸道路多半為縣鄉簡易公路,大量物資需二次轉運或人工搬運,最長人工搬運物資距離達4.7公里。
圖為黨建引領全力攻堅 攝影:韋振
長期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在加快推進西藏主電網建設的同時,持續加大農牧區配電網建設和改造力度。“十三五”期間累計規劃安排西藏電網建設563.37億元,先后啟動了2016-2017年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兩年攻堅戰”、藏中聯網和拉林鐵路供電工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阿里聯網工程等重大民生項目。
隨著工程效用的進一步發揮,將有效解決西藏深度貧困地區過去因配電設備老舊、線徑細和臺區容量小等帶來的供電“卡脖子”“低電壓”等問題,有力推動西藏深度貧困地區、抵邊村寨農牧民群眾實現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轉變。(中國西藏網 記者/趙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大網電讓戍邊的日子更溫暖
群山環抱之中,云霧繚繞之下的玉麥鄉,位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用玉麥邊防哨點副指導員達瓦次仁的一句話形容就是“小雨不停、大雨不斷” 。[詳細] -
跨江放線 阿里聯網工程兩次跨越雅魯藏布江
6月18日晚8時許,隨著國網湖北送變電公司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以下簡稱阿里聯網工程)線路工程包3標段現場工作負責人向日喀則市供電公司報告作業終結情況,標志著該標段跨越施工圓滿完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