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脫貧攻堅共同體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鑄牢黨員干部與群眾血肉聯系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2月12日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講話指出,“脫貧攻堅,加強領導是根本。必須堅持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脫貧攻堅戰的核心,也是根本優勢和最大優勢。中國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性成就充分說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反貧困的世界性歷史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的寶貴經驗時,第一點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障”,充分肯定了各級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貢獻和重要作用,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廣大黨員干部給予了高度贊譽。在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委政府和各級黨政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要履行好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脫貧攻堅的莊嚴承諾,增強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贏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必須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和系列指示,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切實加強組織保證,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
疫情影響下,西藏脫貧攻堅戰的難度加大,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的治邊穩藏重要論述和關于脫貧攻堅重要論述及系列指示,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干部領導作用、帶頭作用和服務作用,筑牢黨員干部與群眾血肉聯系共同體,實現整體攻堅全面勝利。黨員干部與群眾血肉聯系的共同體,是黨的人民性與人民的主體性的統一,是根本的、長期的、永恒的,是黨的宗旨、黨的群眾路線、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集中體現。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全體人民、各族人民的整體富裕和美好生活水平的再次遷越,本質上是黨和人民血肉關系的遞進發展,黨員干部與群眾血肉聯系共同體是根基和基礎。筑牢黨員干部與群眾血肉聯系共同體,要依托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對口村鎮、領導干部駐村包村、黨員干部結對認親長效機制,密切黨員領導干部與群眾在生產生活等多方面的聯系,緊緊結成脫貧攻堅共同體、致富奔小康共同體。政治上,黨員干部要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和堅決反對分裂化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做愛黨愛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思想上,要通過宣傳好講解好黨的脫貧攻堅政策,讓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西藏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充分認識到脫貧攻堅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做到一心一意跟黨走,全心全力奔小康;生產上,黨員干部要為群眾想法子、出點子、鋪路子,更要積極搭臺子,通過幫助解決生產難題、找產品銷路、提供致富信息、聯系就業渠道等切實為群眾增產增收出謀劃策,切實讓群眾感受到黨的惠民政策、感受到黨員群眾一家親的溫暖和親情,增強脫貧致富的動力;生活上,黨員干部要積極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活難題,把“兩不愁三保障”夯實、落細、穩好,共同過好當下幸福生活。尤其是要團結和引導好信教群眾依法依規參與宗教活動,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克服宗教消極影響,追求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美好生活,滿足群眾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脫貧致富中實現自身發展和滿足自我需求。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作風。”鑄牢黨員干部與群眾血肉聯系共同體,要切實抓好扶貧領域中干部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堅決杜絕表格扶貧、數字脫貧,實打實地為群眾服務,以扎實作風和務實行動讓群眾脫真貧、真脫貧,與群眾一道實現共同富裕。西藏自治區黨委始終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等系列要求,始終嚴管嚴抓嚴懲扶貧領域的黨員干部作風問題,以長效舉措切實加強了干部作風建設,有效筑牢和不斷深化了黨員干部與群眾血肉聯系共同體,為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夯實了堅實基礎。
二、鑄牢企業組織與村居產業發展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各方參與是合力。必須堅持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兩方面力量作用,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引領市場、社會協同發力,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脫貧攻堅格局。”脫貧攻堅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全社會都肩負著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責任,形成全社會參與、人人參與的脫貧攻堅格局,才能建設美好和諧社會。全社會廣泛參與的脫貧攻堅格局,集中體現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是各民族團結發展、共同繁榮的生動展現。
西藏脫貧攻堅工作中已經構建了企業、行業、社會組織等廣泛參與的精準扶貧格局,特別是企業和社會組織等與村居建立起結對和定點幫扶關系,使發展共同體關系日益緊密。在西藏脫貧攻堅戰向全面勝利整體推進的進程中,需要圍繞產業發展中心,進一步筑牢企業組織與村居發展共同體,贏得決勝階段的攻堅戰。又要立足長遠發展,扶上馬送一程,把“過渡期”延伸為“常態化”,筑牢脫貧攻堅、致富奔小康的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但現在大部分地區產業扶貧措施比較重視短平快,考慮長期效益、穩定增收不夠,很難做到長期有效。”西藏脫貧攻堅要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關鍵,把企業組織與村居發展共同體關系升華為產業發展共同體關系,確保長期效益。首先,要以政府主導和引導,形成政府、企業、村居三方聯動,充分釋放企業社會責任,精準把脈村居實際、優勢和特色,以西藏特色產業政策為導向,找準企業與村居援助及合作發展的“切合點”,通過村居資源優勢、政府扶持政策、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和開展技能培訓等,讓特色產業落戶村居,讓企業和村居在特色產業發展中和諧共生發展。其次,要借助鄉村振興戰略,借助社會力量積極推動美麗村居建設,把更多的社會資源引入村居,通過產業發展資源的引入,加快西藏綠色產業發展,提升村居經濟發展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通過公益性資源的引入,加強貧困群眾的幫扶力度,突出貧困群眾崗位技能的培訓,以技能型勞動力形式進入企業、融入特色產業生產,實現穩定就業。通過企業和社會組織援助性資源引入,不斷加強村居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建設生態環境優美、村容整潔的美麗幸福村居。最后,要在企業、社會組織與村居產業發展共同體關系中推動公益事業發展,讓脫貧攻堅無“短板”,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福祉惠及每一個群眾。
西藏產業政策的落地、產業扶貧的深入推進,關鍵要實現政府、企業和鄉鎮村居的協調互動,尤其是在鑄牢企業組織與村居產業發展共同體關系中,依托政府、企業、村居力量培育小微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就業創業、培訓提升和轉移富余勞動力資源,推動產業發展與貧困村貧困群眾深度融合。西藏特色支柱產業包括旅游業、藏醫藥業、高原特色生物產業和綠色食(飲)品業、農畜產品加工業和民族手工業、礦業、建筑建材業等,涵蓋且融通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和較強的勞動力吸納能力。企業和村居在特色產業上具有寬廣的合作發展潛力,通過鑄牢企業組織與村居產業發展共同體,能夠有效推進產業扶貧,充實釋放產業扶貧根本之策的顯著效益,形成產業扶貧、產業致富的長效化、常態化。
三、鑄牢支援單位與縣區對口協作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講話指出,“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當前,最突出的任務是幫助中西部地區降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在勞務協作上幫、在消費扶貧上幫。長遠看,東西部扶貧協作要立足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化區域合作,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實現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共同發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深刻展現了“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路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要從國家戰略層面認識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意義,把東西部扶貧協作有機整合到區域發展與合作、東部產業升級轉移和西部產業承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之中,實現產業互補和全要素互補流動,促進區間均衡與協同發展。
支援西藏發展是黨和國家治藏方略的重要內容,援藏工作始終聚焦西藏民生問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指出,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助力西藏脫貧攻堅,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與對口支援省市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人才交流、技術轉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形成了全方位的支援與互補合作格局,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區域合作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脫貧攻堅工作中,西藏充分借助對口支援省市優勢力量,把工作重心向基層下移,讓援藏工作惠及更多群眾,形成和發展了支援單位與西藏縣區的對口協作共同體,借助對口援助優勢把東西部扶貧協作扎根到了基層。西藏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要充分借助對口支援優勢,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一是要以中央治藏方略為指針,深入貫徹落實好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立足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深化區域合作,依托技術援藏、項目援藏、產業援藏優勢,發揮西藏相對比較優勢,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增強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核心發展能力。二是要抓住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人才短缺、人才結構不合理、高水平高技能專家型人才匱乏的短板,通過援藏政策措施和對口支援單位渠道,廣泛吸引各類人才,從瓶頸上解決西藏穩定與發展的約束性矛盾,為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三是要在發展理念上學習融通,在多年的援藏工作中西藏縣區與對口支援單位已初步結成了發展的共同體,在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實現了較好的互補發展,但在發展理念和發展思路上仍然很大程度上依靠援藏干部、援藏人才,西藏本地干部群眾在發展理念和發展思路上依然相對滯后,需要在援藏工作中通過觀念互通、作風互鑒,強化扶志、重點扶智,在思想觀念上增強內生動力和發展動力。四是援藏工作要聚焦當前西藏脫貧攻堅重點,把疫情對西藏脫貧攻堅的影響降到最低,一方面對口支援單位要通過援藏項目建設、崗位技能培訓等形式在勞務協作上幫助西藏縣區積極轉移富余勞動力,切實解決疫情影響下外出務工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借助支援省市消費需求特征和優勢,幫助對口支援縣區把旅游、高原特色生物產和綠色食(飲)品、農畜產品和民族手工產品向區外推薦推銷,形成有力的消費扶貧,解決疫情影響造成的游客少、產品滯銷、產銷無法有效循環等問題,通過創建性的援藏舉措,把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到農牧民群眾的家里。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4月22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講話強調,“東部一些地區發展水平較高,要在目前發展基礎上向基本實現現代化發力,同時持續做好東西協作扶貧和對口支援工作,這也是硬任務。”援藏省市和各單位根據國家部署,全力做好東西協作扶貧和援藏工作,與西藏受援縣區結成了對口協作共同體,把脫貧攻堅戰融入援助西藏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具體工作之中。當前西藏受援縣區主要任務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鑄牢與支援單位對口協作共同體,在資金支持、技術研發、人才支撐、項目孵化、發展理念更新等方面進行全面協作,以對口支援協作共同體實現合作共贏,以長效化一體化區域協作實現共同發展。
四、鑄牢各族人民群眾團結奮斗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群眾動力是基礎。必須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正確處理外部幫扶和貧困群眾自身努力關系,培育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意識,培養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技能,組織、引導、支持貧困群眾用自己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用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支撐脫貧攻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各個民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和依靠力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各族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釋放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強大發展動力和蓬勃活力。贏得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是必須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尊重廣大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無窮智慧,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調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進一步鑄牢各族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體,才能贏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整體勝利和持久勝利!
西藏整體脫貧攻堅取得全勝,要進一步鑄牢各族人民群眾團結奮斗共同體,一是要充分發揮西藏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影響力,把各族人民群眾牢牢地緊密的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形成和發展牢不可破的各族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體,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深刻認識脫貧攻堅對群眾自身發展、對各民族發展進步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充分調動各族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二是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在為貧困群眾拉項目、找門路,注重外部推動的同時,還要重點加強貧困群眾思想政治素質、知識文化水平、謀生致富技能、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的培訓,激發內生動力,讓貧困群眾脫貧有“志”、致富有“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上一個都不落下,高質量實現整體脫貧、整體富裕。三是發揮黨政組織和社會群體優勢,結成脫貧攻堅團結奮斗的共同體,黨組織引領一批、政府帶動一批、社會組織扶持一批、鄉村集體照顧一批、先富群眾幫帶一批,多層面多層次鑄牢脫貧攻堅共同體,以群體優勢和集體力量實現脫貧攻堅戰整體勝利。四是要把脫貧攻堅重點放在村居組織上,充分發揮村民居民委員會的主體作用,發揮村規民約、雙聯戶作用,發揮致富帶頭人、農牧民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改變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營造勤勞致富、光榮脫貧氛圍。村居既是管理服務的基層組織,也是各族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體,必須依托村居鑄牢各族人民群眾脫貧攻堅共同體,把村居建設成為脫貧攻堅戰的堅強戰斗堡壘和沖鋒陷陣的主力軍,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時指出,“我們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體現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根本制度優勢,集中體現了黨的領導與人民主體性的統一,黨和人民是血肉聯系的共同體,這是中國特色脫貧攻堅戰勝利的根本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還充分體現了全社會動員、舉國體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解難事,形成了強大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合力。
西藏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整體勝利,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邊穩藏的重要論述和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與系列指示精神,充分發揮特色和優勢,廣發動員、多方參與,多方面多維度多層次鑄牢脫貧攻堅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與全國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團結奮斗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譜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西藏篇章。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達標之年。高質量完成2020年目標任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有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贏得脫貧攻堅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難度增大,西藏脫貧攻堅任務也更為艱巨。在西藏整體攻堅即將取得全勝的重要歷史階段,必須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部署和系列指示精神,必須深入分析西藏脫貧攻堅面臨的嚴峻復雜形勢,必須立足西藏實際、夯實前期基礎、深挖特色和優勢,多維度多層面鑄牢脫貧攻堅共同體,贏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作者系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黨建促脫貧 產業激活力
脫貧攻堅千難萬難,有個好支部就不難。跟米瑪一樣,在江查藏青油農民專業合作社打工的都是當地的老百姓。[詳細] -
高原脫貧的“城關樣本”
跟鄰居家的房子比起來,蔡公堂街道白定村村民尼瑪卓瑪家的兩層樓有點不太一樣,一樓是磚混結構,二樓是加蓋的彩鋼房。[詳細] -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脫貧攻堅中出實招見實效
近年來,堆龍德慶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于2018年9月28日通過國家考核驗收,全區6個貧困鄉30個貧困村1237個建檔立卡戶擺脫貧困,實現全區脫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