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山外的“幸福路”
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甭唐村位于大山深處,是拉玉鄉比較偏遠的一個自然村,因此也是全鄉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一個村組。全村67戶,265人中,貧困戶就有11戶26人。
群山環繞中,坐落在半山坡上的一戶村民家 柴濟東攝
要致富先修路。56歲的村民格桑告訴我們,他家就在村頭的小河邊,每年雨季,頻繁發生的泥石流都讓村民們本就不便的出行更加困難。雨下的大了,家里人就連過河出門都很難,家里那臺寶貝拖拉機大多只能閑置在河邊的車棚里面。目前,甭唐村也是瓊結縣71個自然村中,唯一一個沒有硬化路的村組。
畫面左上是格桑的家,左下是專門為拖拉機搭建的車棚 柴濟東攝
村民格桑和他的寶貝拖拉機 柴濟東攝
“原有簡易砂石路沿著甭唐溝河床,一旦雨水過大,不僅會出現交通阻斷的情形,甚至還發生過放羊的村民連同羊一起被水沖走的事情。”瓊結縣交通局局長羅布說。
正在緊張施工的拉玉鄉甭唐公路鋪路現場 柴濟東攝
為了方便村民出行以及在山外求學和打工,更為了幫助村民及時把村里生產的土豆、青稞、藏雞蛋、深山牧場里的酥油、牛肉等土特產品運到山外面銷售,助力脫貧攻堅工作。2020年瓊結縣把甭唐村公路列入財政整合涉農資金項目,撥出專項建設資金近500萬元,下決心打通通往甭唐村的2.75公里的土路,建設成為寬4米4級的水泥路。從此,村民們將走上安全放心的“致富路”,有望徹底告別泥濘的出行。
貧困戶村民在工地短期務工(左一) 柴濟東攝
據了解,受疫情影響,5月15日甭唐村公路正式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工程主體基本完成,預計今年8月底就可正式完成并通車交付使用。為了幫助村民脫貧增收,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優先考慮當地的貧困村民務工,根據崗位不同,村民的日工資為180元-260元不等。開工至今,該項目已先后使用當地民工310名,其中貧困戶65名,已實現村民增收近60萬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群培: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技術員的蛻變之路
他叫群培,如今是山南市隆子縣綠健蔬菜就業利民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農業技術員。[詳細] -
西藏民航助力地方脫貧多個扶貧項目交接投產
據了解,該局向八宿縣交接了投資300余萬元(人民幣,下同)修建的益青鄉索那村招待所及吉中鄉畜產品代購代銷點、牦牛毛加工點、農機具維修點項目。[詳細] -
西藏邊境農民致富路:“主動干”吃上“小康飯”
17年前,作為全鄉為數不多有初中學歷的農民,洛桑旦增靠著借來的2000元錢,從開小商店起步,走出了他的致富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