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讓人“一見則喜”
23歲的央宗已經不記得自己在工作的第一年中哭了幾次了。在同齡人還沒有找到職業方向的時候,她已經是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謝通門縣珠峰一見則喜生物科技示范園接種車間的負責人,手下管理著19名員工。
圖為央宗(左一)和同批就業的大學生 攝影:張敏
她所在的園區是西藏自治區內唯一一家集菌棒制作、食用菌生產培育和產品加工、廢菌料加工生物燃料、職業技能培訓及生態觀光休閑體驗于一體的園區項目,目前主要培育生產平菇、香菇、金針菇、金耳、銀耳、杏鮑菇等多種菌菇。該園區2017年開工建設,2019年7月正式開始銷售產品。同年,央宗從湖南農業大學畢業后,成為該園區招聘的第一批大學生之一。
在這一年中,她主動到菌棒制作、菌種培養、出菇棚等生產車間輪崗學習,最后選擇了在接種車間工作,主要負責食用菌的接種。這一環節關系到菌袋的成品率,也直接影響生產的經濟效益,是園區的核心部門。在老師的指導下,她很快掌握了相關技術,又踏實肯干,通過競聘上崗成為部門負責人。
但央宗成長的過程中也經歷了一些挫折,例如在接種前需要用酒精進行手部消毒,而她卻對酒精過敏;同時,為保持接種室清潔,需要使用臭氧發生器殺滅空氣中和物體表面各種微生物,由于對人體有傷害作用,機器只在沒人的情況下工作,但經常在上班后還會有刺激性氣味。這些她都咬牙一一堅持了下來,讓她感覺到壓力的是技術老師的嚴格要求和部門人員的不理解。覺得委屈的時候,她會忍不住掉眼淚,但在哭過之后,她會很快收拾情緒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嚴格要求,繼續不斷學習成長。
圖為珠峰一見則喜生物科技示范園杏鮑菇出菇室 攝影:張敏
她的同學中,有的選擇了考公務員,有的選擇了自己創業,而她和同一批的大學生選擇了與一個嶄新的企業甚至產業一起成長,要知道,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標準化、規模化生產食用菌還是首創。如同央宗在職業生涯之初經歷了困難一樣,珠峰一見則喜生物科技示范園在發展初期也遇到了資金、技術等各種難題。沒有經驗可借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在各方努力下,園區已成為西藏自治區食用菌生產領域的龍頭企業。2020年上半年,園區累計生產各類食用菌700余噸,實現銷售額1565萬元,累計實現勞務帶動196人,并帶動周邊833戶群眾參與家庭溫棚種植食用菌,實現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產業扶貧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謝通門,藏語意為“一見則喜”,謝通門縣堅持產業扶貧,大力發展園區經濟,為當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人“一見則喜”。(中國西藏網 記者/張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一見則喜”的“致富菇”
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謝通門縣,藏語意為“一見則喜”。[詳細] -
西藏林芝朗縣東雄村村民其律:“破繭成蝶”奔小康
今年32歲的林芝朗縣金東鄉東雄村村民其律,憑著吃苦耐勞、永不服輸的韌勁,如今過上了幸福生活。[詳細] -
西藏林芝墨脫縣駐村工作隊多舉措促進群眾創業增收
墨脫縣第九批駐村工作隊入駐以來,牢記使命,積極引導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為農牧民群眾尋找致富門路,促進群眾創業增收,增加經濟收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