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尼木縣卡如鄉:風景越來越美 百姓“錢景”越來越好
近年來,拉薩市尼木縣卡如鄉將傳統農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作為抓手,借助旅游傳播力,不斷提高鄉村旅游產業的影響力。新產業的景觀設施資源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讓尼木縣卡如鄉風景越來越美,百姓“錢景”越來越好。
新產業:
農旅融合 讓溝域變身“桃花源”
在卡如鄉,萬株高原桃林,使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成為現實。幾年前,“卡如大桃采摘園”是一片狹長的青稞地,當地群眾種植的青稞基本為自用,經濟效益差。2017年,在北京市對口支援下,尼木縣卡如鄉從北京平谷引入精品大桃8個品種共計1萬株苗木。首次栽種的苗木成活率便達到了90%。今年,卡如大桃實現了全面掛果,產量在3000公斤左右,預計明年可達7.5萬公斤。
“卡如大桃采摘園”在促進尼木縣卡如鄉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使當地建檔立卡戶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在采摘園工作的央珍說:“我們家在2017年就脫貧了。以前我們打工要去很遠的地方,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年底還能拿到分紅。”
農旅融合,讓尼木縣卡如鄉的溝域變身成為百姓安居致富的“桃花源”。
新業態:
“核桃樹”“溫泉”做出精品旅游大文章
卡如村依托千年核桃樹、藏家民宿、非遺產品制作等優勢資源打造的“核鄉尋憶”民俗體驗村依山而建。村中流水潺潺,蜿蜒的石板小路縱橫交錯,小路兩旁是富有特色的藏式民居和核桃樹。“核鄉尋憶”民俗體驗村建成后,村民次旦央宗騰出自家的三間房作為鄉村民宿,為游客提供方便的同時,提高自家收入,日子越過越紅火。
近年來,隨著尼木縣的鄉村旅游業逐漸向觀光、休閑、度假復合型轉變,鄉村旅游產品進入了創意化、精致化發展新階段。景區依托型、田園觀光型等不同類型旅游新業態的發展,也使卡如鄉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旅游飯,踏上致富路。卡如鄉“溫泉驛站”集藏地美食、休閑娛樂、體驗民俗于一體,投入運營以來,成為市民游客節假日的游玩好去處。卡如鄉“溫泉驛站”工作人員嘎瑪卓瑪很滿意自己的工作:“‘溫泉驛站’離家近,很方便。在這里工作我有信心生活會過得越來越好。”2019年,“溫泉驛站”共發放員工工資60萬元,為當地村民分紅45萬元,實現戶均增收近萬元。(下轉第五版)
新模式:
產業化鏈條發展 推動養殖業提質增效
尼木縣卡如鄉藏雞標準化養殖基地,藏雞生命倉、智能雞舍、孵化廠、飼料加工廠、實驗室等一系列現代化養殖車間一應俱全。這個基地去年實現收入53萬余元,使32名群眾就業,且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2萬元。
小藏雞“啄”出致富路。如今,因地制宜的“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建檔立卡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讓卡如鄉藏雞產業在基本形成了集藏雞品種培育、雞苗育雛、飼料加工、雞肉及蛋制品生產加工和集中養殖、林下養殖、庭院養殖為一體的藏雞循環產業鏈條,“尼木藏雞”“尼木藏雞蛋”有機認證產品遠銷到了北京。群眾在藏雞產業發展中,切身感受到了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尼木縣卡如鄉探索鄉村旅游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有當地特色的精準脫貧之路,建檔立卡群眾59戶如期全部脫貧。2019年,卡如鄉建檔立卡戶人居可支配收入13284.31元、較2015年增長4倍。”尼木縣委副書記孫先龍說。
”卡如大桃采摘園“、“核鄉尋憶”民俗體驗村、“溫泉驛站”、 藏雞標準化養殖基地……近年來,卡如鄉逐漸將一產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真正實現從產品特色到利益分配的深度融合,做大做強做優鄉村產業,實現了鄉村振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拉薩市尼木縣打造“果蔬菌肉蛋奶”六大品牌 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2019年,拉薩市尼木縣吞巴鎮藏香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吞達村16戶建檔立卡戶實現脫貧增收,戶均年增收9000元以上。[詳細] -
產業強 鄉村富 百姓樂——尼木縣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不拋棄每一戶貧困戶,不放棄每一個貧困村,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這是尼木縣委、縣政府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態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