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卡若區:“林農共舞”群眾致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直以來,西藏昌都市卡若區緊緊圍繞保護生態環境,將其與促進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緊緊結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條“林農共舞”,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的產業脫貧道路。
今年快50歲的布西,是卡若區城關鎮生格村人。通過在林業產業山杏種植基地務工,他有了穩定的收入,更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加快走上致富路。
2020年,總投資5940萬元的卡若區林業產業山杏種植基地投入使用,項目地點分別在埃西鄉蒙普村和卡若鎮左巴村,建設面積3255畝。在建設過程中,先后吸納當地群眾2600人次參與投勞,實現勞務增收99萬余元。
位于俄洛鎮約達村的青貯玉米種植基地,是卡若區眾多飼草料基地之一。該基地屬于昌都市標準化奶牛養殖場,養殖場負責人唐建益介紹說:“養殖場按每畝1200元的年租金租用了當地1100畝土地,并按保底價格收購飼草。與種青稞相比,種植飼草料的經濟價值高出5倍以上,每人每年可增收3000元至5000元。”
近年來,卡若區依托各大型標準化養殖基地,大力實施青貯玉米種植等項目,將群眾牢牢“粘”在產業鏈上。2020年,在俄洛鎮、沙貢鄉、日通鄉等地,青貯玉米的種植面積達到了5000畝,實現土地流轉增收450萬元。截至今年7月底,已吸納鄉鎮群眾就業500人,就業增收120萬元,人均增收2400元。
洛巴是俄洛鎮郎達村村民。今年,他通過種植青貯玉米,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一倍。面對豐收的喜人成果,洛巴十分滿意。他希望今后能通過擴大青貯玉米種植規模,加快實現增收致富。
除了山杏和青貯玉米的種植外,卡若區還有更多綠色產業正蓄勢待發。2020年,卡若區林業產業重點經濟林項目總投資達900萬元,項目位于埃西鄉蒙普村,建設面積280畝,種植各類經濟苗木14349株,桃樹、梨樹、李樹、蘋果樹種類繁多、長勢良好。項目穩定帶動當地群眾12人就業,實現勞務收入10.23萬元。
重頭戲是總投資達3333萬元的卡若區林業產業林木種苗基地?;匚挥诎N鬣l蒙普村,占地面積651.03畝,種植云杉、金葉榆等各類苗木53萬余株。截至目前,該基地帶動周邊貧困戶實現勞務、土地流轉、易地分紅等收入共計215萬余元。
下一步,卡若區將加強與種植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的合作,共同做好后期田間的管理工作、收割的各項統籌工作以及銷售渠道的拓展工作,為“豐收豐產”提前謀劃,決心讓“林農共舞”的節目一直上演,共同迎來農牧民群眾的幸福春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昌都市貢覺縣:傳承民族手工 助力產業脫貧
為發揮產業項目效益,貢覺縣按照“優勢產業優先發展,優勢區域優先突破”的方針和“區域集中、規模做大、質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基本發展思路,促進特色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效益化邁進。[詳細] -
西藏昌都市推動消費扶貧 鞏固脫貧成果
近日,西藏昌都市舉行了“萬企參與,動員全市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消費扶貧、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工作,用消費扶貧的手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脫貧攻堅質量。[詳細] -
西藏昌都脫貧攻堅紀實
70年前昌都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西藏解放的基礎,讓百萬農奴看到了自由的曙光;70年后,雪域高原上正在期待著另一場戰役的凱歌。這場戰役,是脫貧攻堅。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