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市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動態清零
29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5年底,西藏拉薩市共有貧困縣(區)8個、貧困村(居)231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1237戶44162人,貧困發生率為14.2%。經過7輪動態調整,實際建檔立卡貧困戶為10923戶44435人。2018年,全市貧困村(居)全部退出、貧困縣(區)全部摘帽,率先在全區實現整體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2019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動態清零,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拉薩市貧困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拉薩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精準謀篇、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精準銜接,凝心聚力、狠抓落實,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拉薩市副市長、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劉廣民介紹,拉薩市構建了“市級統籌調度、部門牽頭推進、縣(區)負責落實、鄉村具體實施”的工作體系,嚴格落實“四級書記”抓脫貧責任制,完善各單位定點扶貧機制,建立“321”干部結對幫扶機制,發揮政府在扶貧開發投入中的主體主導作用,確保資金向重點貧困縣鄉和貧困人口傾斜。
據介紹,2019年底,拉薩市貧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364元,按照貧困線標準,結合當前物價水平,全市貧困群眾已經穩定達到“不愁吃不愁穿”的標準。截至目前,拉薩市實施產業項目485個,著力打造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商貿物流業、文化旅游業和資源開發利用等6大主導產業,實現了鄉鄉有產業、村村有項目,惠及建檔立卡貧困群眾3.3萬人,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建成3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2979名群眾搬遷入住。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培訓、轉移就業和勞務輸出實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全市12955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年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
同時,拉薩市持續推進十五年免費教育,落實國家教育“三包”政策和義務教育階段營養改善計劃,制定出臺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資助辦法,認真開展控輟保學行動,建立0-15周歲適齡兒童數據庫,確保每一名適齡少年兒童不因貧輟學失學。不斷完善農牧區基本生活保障、五保供養、醫療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三個一批”,全面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制度,擴大大病專項救治病種范圍,提高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住院銷報比例。不斷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鄉(鎮)、村(居)達到一鄉一院、一村一室的標準,鄉(鎮)醫生平均達到10人以上、村醫平均達到2人以上,常態化開展基層巡回診療工作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服務、重病兜底保障的救治率均達到100%。逐村逐戶開展全面排查工作,常態化開展危房改造,住房安全隱患動態清零。
在實現整體脫貧后,拉薩市將開展防返貧監測,對脫貧人口、貧困邊緣人口持續跟蹤監測,強化幫扶措施,最大限度防止出現新的貧困人口和已脫貧人口返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拉薩夜間經濟發展成效初顯
從去年年底西藏拉薩市委、市政府作出發展夜間經濟的工作部署以來,市商務局廣泛開展調研,先后制定實施方案、啟動夜間經濟試點、開通夜游公交專線,并廣泛開展氛圍宣傳工作。[詳細] -
西藏自治區“非遺+扶貧”專題培訓在西藏拉薩市尼木縣開班
日前,由西藏自治區文化廳主辦、自治區扶貧辦協辦、拉薩市文化局承辦的全區“非遺+扶貧”專題培訓在西藏拉薩市尼木縣開班,旨在推廣尼木縣非遺工坊的成功經驗。[詳細] -
西藏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成果展拉薩館區收獲豐碩
西藏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成果展在洲際會展中心展出,吸引了大量干部職工、市民群眾前往參觀采購。10月25日,記者來到拉薩展館,進一步了解拉薩產業扶貧碩果以及展出期間的銷售情況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