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脫貧摘帽:19.46萬貧困人口脫貧
中國西藏網訊 11月4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拉薩市舉行。昌都市副市長、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歐珠達瓦,昌都市扶貧辦黨組副書記、主任澤仁江村出席新聞發布會并介紹了昌都脫貧攻堅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有關情況。
截至2019年底,昌都市實現3.84萬戶19.46萬人脫貧,11縣(區)全部脫貧摘帽,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9342.35元。
昌都作為西藏貧困面最廣、脫貧成本最高、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區域之一,始終得到黨中央、西藏自治區黨委的關心關懷和重視支持。特別是西藏自治區黨委把昌都脫貧攻堅工作擺在西藏全區工作大局謀劃推動,給予特殊扶持措施,實行差異化政策,集中全區力量打攻堅戰,推動昌都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圖為阿旺綿羊
產業增收是昌都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昌都市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正確處理脫貧與致富、脫貧與脫困、近期與遠期、大產業與小產業的關系,重點打造類烏齊牦牛、阿旺綿羊、卡若香豬、紅拉山雞、奶牛等五大養殖基地和青稞、蔬菜、蕎麥、藏藥材、葡萄、干鮮果、飼草等七大種植基地。
“十三五”時期,昌都市實施產業扶貧項目850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余萬人,吸納就業人數23279人。
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昌都市以改善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為主線,以深度貧困地區為主戰場,精心組織、科學規劃,推動從村(居)向城鎮搬遷、從高海拔地區向低海拔地區搬遷、從封閉區域向公路沿線搬遷、從資源匱乏區域向資源富裕區域搬遷,不斷改善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促進貧困區域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2016年以來,昌都市開工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68個,涉及搬遷貧困群眾9.9萬人。
圖為昌都市察雅縣搬遷群眾自己開的商店
立足拔窮根,昌都市大力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等項目建設,每年按不低于財政收入的20%配套教育資金,“十三五”以來,爭取各類投資45.63億元,實施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02項,基層辦學條件得到持續改善。
2016年以來,累計撥付“三包”經費21.6億元、營養餐改善計劃經費3.74億元,累計資助貧困學生9473人次,兌現資金9633萬元,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99.85%、100.38%。
同時,昌都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水電路訊網、教科文衛保”十項提升工程建設,完善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2016年以來,共實施農村公路項目1066個、建設規模7716公里,全市縣(區)通油率達到100%、鄉村通暢率達到97%,建制村通暢率達到75%。
目前,昌都市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3%,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9.5%,供水保證率達到95%;實施電力扶貧項目90個、總投資53.58億元,全市通電率達100%,主電網人口覆蓋率達93%,惠及農牧民群眾72.99萬人。
此外,昌都市大力開發“門口”就業崗位,使農牧民群眾實現不離土不離鄉轉移就業。2016年至2019年累計培訓貧困人口5.58萬人、實現轉移就業3.45萬人。
圖為昌都特色產品達美擁葡萄酒
歐珠達瓦說,通過5年脫貧攻堅工作,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得到巨大轉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廣大農牧民實現了從水桶到水管、從油燈到電燈、從驛道到大道、從氈房到洋房的歷史性轉變。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關心關懷,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更加自覺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中國西藏網 記者/賈華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昌都市脫貧攻堅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 近20萬人脫貧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西藏昌都市脫貧攻堅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昌都作為西藏貧困面最廣、脫貧成本最高、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區域之一,在黨中央、區黨委的關心關懷和重視支持下。[詳細] -
西藏昌都市近20萬人徹底擺脫貧困
4日上午,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西藏昌都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19年底,實現昌都全市3.84萬戶19.46萬人脫貧,11縣(區)全部脫貧摘帽。[詳細] -
高原美景讓群眾吃上“旅游飯”
“我最喜歡巴松錯,站在湖心島上,看綠水環繞、薄霧朦朧,感覺和大自然真正融為一體了。”德央告訴記者,她已經來林芝很多次了,游覽過不少當地美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