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腹地久治生態畜牧業發展帶動牧民增收
圖為地處三江源腹地的久治縣。(資料圖) 孫睿 攝
記者10日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委宣傳部獲悉,通過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牦牛產業發展等政策的實施,有效帶動了地處三江源腹地的久治縣牧民增收致富。
久治縣地處三江源核心區,該縣東南與四川省阿壩縣毗鄰,是青海省畜牧業生產基地之一。該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每平方公里僅有3.4人居住。偏遠高寒、產業結構單一,使得這里的牧民增收渠道狹窄。
據介紹,近年來,久治縣通過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牦牛產業振興發展等政策實施,且生態畜牧業發展共投入8000余萬元,共組建股份制生態畜牧業合作社11家,使當地生態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漸入佳境。
2019年底9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共計分紅275.66萬元,收益分紅同比增長38.76%,2020年預計分紅資金突破300萬元,合作社帶動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274戶、1175人。
“生態畜牧業已成為久治最具特色、潛力和發展前景的主導產業,也是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和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有力保障。”久治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2020年,該縣積極爭取,進一步挖掘生態畜牧業產業資源,利用各項資金2594萬元為9個合作社建設畜棚、貯草棚、冷藏室等基礎設施,并購置牦牛、藏羊等生產牲畜。至此,全縣22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產業化項目投資達到了全覆蓋,為進一步調整粗放的畜牧業發展方式,集約化、高質量發展生態畜牧業打下了基礎。
此外,該縣還實施“牧業+科技”不斷提升畜牧業生產技術水平,2016-2020年,全縣累計投資168萬元對全縣600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0人)進行生產經營、專業服務類培訓,進一步開拓牧民眼界,轉變了發展思路,帶動牧民群眾走上“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的致富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探尋黃河之美】黃河源頭:地綠、水藍、人增收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瑪多縣,一座高3米的銅制牛頭碑佇立在海拔4610米的措日尕則山的頂峰,碑身上用藏漢兩種文字寫著“黃河源頭”。[詳細] -
健康扶貧包蟲病攻堅戰計劃項目在青海啟動
8月20日上午,“健康中國醫師行動”-健康扶貧包蟲病攻堅計劃項目啟動儀式暨中國醫師協會《健康中國醫師行動》-包蟲病清滅行動工作委員會成立。[詳細] -
健康扶貧包蟲病攻堅戰計劃項目在青海啟動
健康扶貧包蟲病攻堅戰-果洛行啟動儀式在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隆重召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