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雙手敲開致富門
初冬時節,走進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加查縣加查鎮江塘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松嘎開辦的DIY手工制造刺繡商店和生活用品店,琳瑯滿目的商品和各式各樣的手工刺繡讓人眼前一亮,紅火的人氣,讓人備感溫暖和幸福。“以前又懶又窮,只知道伸手。如今,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學會了刺繡手藝,靠勤勞雙手脫了貧,過上了好生活。”松嘎激動地說。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南市堅決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四個不摘”等要求,對照“兩不愁三保障”底線標準,堅持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實施。如今,山南市12個縣區全部摘帽,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9.3%降至零。目前,已脫貧人口沒一人返貧,也沒有新增一個貧困人口,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成效顯著。
穩定就業 不讓脫貧人口再返貧
只要就業穩,收入就能增,脫貧就有底氣。增加就業無疑是促進“兩不愁”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
在山南市“菜籃子”工程瓊結基地,巴桑和央金正有條不紊地按大小、成熟度分裝黃瓜。她們是瓊結縣下水鄉唐布齊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基地建成后,她們和組里另外17戶群眾成為了基地的正式員工。
“我們每個月工資有4800元,基地離家近,既能掙到錢,又能照顧到家里,還能學到種植技術,我們都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巴桑邊麻利地打包黃瓜邊向記者介紹。
在山南,像巴桑和央金這樣依托產業扶貧實現脫貧的不在少數。
2016年以來,山南市緊緊圍繞貧困群眾產業脫貧目標任務,通過完善落實產業政策、狠抓產業項目建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強發展資金保障等綜合手段,確保脫貧攻堅取得實效。截至目前,山南市累計實施“十三五”時期產業精準扶貧項目217個,完工項目206個,完成投資40.4億元,輻射帶動受益2.8萬人,實現產業脫貧16850人。
山南市還通過開發就業崗位、加強勞務輸出等方式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截至去年底,全市實現就業脫貧16149人次。今年,按照自治區“將政府投資400萬元以下、技術含量不高、施工難度不大的小型扶貧項目,交給有資質的農牧民施工企業(隊)實施,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的要求,山南市采取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方式,組織當地貧困勞動力參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維修、低產田改造等,幫助貧困群眾增收創收。
保障兜底 讓貧困群眾生活有保障
過去,扎囊縣扎塘鎮施貢村75歲的格桑索列一家5口人,患病的有3人,嚴重缺乏勞動力。兜底政策讓格桑索列一家的日子迎來了轉機。現在,他家不僅享受到了各種政策補貼,每年還能拿到村集體經濟分紅。“感謝黨的好政策,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是黨和政府救了我們。”格桑索列說。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山南市按照“特困對象、托底保障、精準扶貧、同步小康”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強政策銜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兜底作用,著力幫扶貧困戶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切實保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各類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在乃東區特困人員供養中心,索朗頓珠非常滿意現在的生活。他說:“這里的環境特別好,有人24小時照料我們的生活,吃、穿、住都有保障,還有志愿者經常來看我們,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的晚年!”
為了給特困人員提供更好的生活照料服務,山南市出臺了《山南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管理辦法》,建立了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對群眾遭遇的突發性、暫時性困難起到了及時有效的兜底作用,臨時救助的“堵漏”和“急診”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一系列的兜底政策保障,讓貧困家庭、孤兒、特困人員享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過上了過去想也不敢想的幸福生活。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山南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2266戶6117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690戶1051人;特困人員供養對象2802人,集中供養對象1511人,分散供養對象1291人。
同時,為有效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今年,山南市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已由2016年每人每月640元提高到了每人每月847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由2016年每人每年2550元提高到了每人每年4713元。
生態補償 讓環境更加美麗
“以前,村子周圍都是荒灘,風沙大、環境差,人們都不愿意住在這里。”說起以往的日子,扎囊縣阿扎鄉阿扎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次旺久記憶猶新,“地里全是沙,只能靠天吃飯,種點土豆。現在,樹林面積越來越大,風沙小了,地好種了,產量高了,生活也好了。”
據統計,“十三五”以來,山南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截至目前,該市累計投入資金近18億元,實施生態扶貧產業項目30個,種植經果林等近4萬畝,完成植樹造林4.5萬畝、防沙治沙40萬畝,同步實施了灌區等配套水利設施,有效遏制了“沙進人退”的局面。
在洛扎縣拉康鎮,群眾享受到了良好生態帶來的好處,走上了致富路。“山上的植被好了,林下資源也多了。”拉康鎮副鎮長達瓦向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新鮮松茸一斤能賣到八九十元,運氣好的時候,一天能撿到好幾斤,一年下來,每家基本都能賣好幾千元。據統計,截至目前,山南市苗圃基地共73家,僅今年就培育樹苗2016萬株,出苗241萬株,產值2892萬元,帶動農牧民就業8萬人次,人均增收1856元。此外,山南市從2016年開始,已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安排了16000個生態崗位,每人每年補助3500元,促進貧困群眾加快脫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山南市: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近年來,西藏山南市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從根本上改善貧困戶的居住條件,并積極做好后續扶持文章,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截至目前,山南市累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8125人。[詳細] -
西藏昌都市稅務助力轄區產業發展
近年來,察雅縣稅務局通過稅收大數據平臺“穿針引線”,加強供需接力、政策助力、服務給力,用“一攬子”政策編織起老百姓的致富夢,讓察雅蘋果成為果農致富路上的“黃金果”。 [詳細] -
勤勞成就致富夢——嘎瑪頓珠的脫貧故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特殊關懷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和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