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70年)行走青藏高原:“天路”上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曲”
“我們村現在有14家民宿把房間信息掛到了網上,已經有好幾家國慶假期的房間都被預訂完了?!笔⑾臅r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陽光熱辣,在康定市水橋村,說起村子的現狀,該村第一書記陳旭東十分驕傲。
在青藏高原,藏族民眾大多居住在深山峽谷中,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開展,不少藏族鄉村煥發新的生機。近日,中新社記者重走“天路”,途經四川甘孜、西藏昌都等地,最終抵達拉薩,也在沿途“聆聽”著鄉村振興“交響曲”。
沿著318國道一路向西,翻過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埡口,便到了水橋村。站在村中回望,遠山高聳,云浪翻滾。小村被溪流環繞,牦牛點綴其間,一棟棟藏式民居錯落有致。
2018年脫貧的水橋村,如今是318國道上的“網紅”打卡地?!斑^去,村民吃不飽、穿不暖?!标愋駯|說,水橋村資源相對匱乏,沒有松茸、蟲草,以前村民主要以種青稞、玉米為生,收入微薄。
“在脫貧攻堅中,考慮到村子緊鄰國道,我們嘗試搞起了民宿客棧?!标愋駯|說,如今水橋村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旅游、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改造村內基礎設施,建立游客中心,同時鼓勵和幫助村民把藏式民居改造成客棧民宿。在2020年國慶假期,全村民宿旅游、土特產銷售等收入達到了2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
77歲的澤央仁真是水橋村第一個脫貧的貧困戶。2018年,他把房子改造成4間房的客棧,同時提供特色藏餐。“一到旅游旺季,我家就住滿了,每年這一項就收入一兩萬元?!睗裳肴收嬲f。
在甘孜州道孚縣鮮水鎮,鄉村振興以另一種方式“演奏”——康巴高原植物園。這個位于鮮水河畔的植物園,綠化面積達200余畝,是四川省海拔最高的植物園。
“川西高原是典型的生態脆弱區,我們移植了以紅豆杉、云杉、五小葉槭、落葉松、康定木蘭為主的各類苗木32種,8萬余株,撒播各類花草種子1400余斤?!弊哌M植物園溫室花棚內,各種花卉爭奇斗艷,植物園負責人何行銘告訴記者,這里以甘孜州鄉土植物的保育、引種、栽培、馴化為主,是集科研科普、文化體驗、休閑旅游為一體的高原植物研學基地。
據道孚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植物園建設以來,通過長期提供就業崗位50個至70個,帶動當地老百姓實際增收500余萬元。
陽光下,鮮水鎮村民翁姆正在植物園內打理花草。她說:“原來我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村上給我提供了這個崗位后,不僅收入上升了,每天還有空余時間接送娃娃?!?/p>
何行銘說,未來植物園將繼續引進各類植物1000種以上,結合現有資源,加快打造康巴高原植物園研學基地,“爭取到2022年,讓本地居民通過旅游,人均增加收入10%至25%?!?/p>
跨過金沙江,在西藏昌都市洛隆縣孜托鎮,被349國道橫穿的洛隆縣扶貧(泉洛)特色產業園區,則是當地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園區現已入駐企業18家,完成投資2.2億元。
洛隆縣是茶馬古道的咽喉,因盛產青稞被譽為藏東糧倉,“洛隆糌粑”更是遠近聞名。如今,洛宗特色產品開發公司通過“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方式,把糌粑餅干、青稞糕點、青稞掛面銷售到拉薩、天津、重慶、四川、福建等地。
走進生產車間,傳送帶上一塊塊剛出烤箱的糌粑餅干香味撲鼻?!拔覀儸F在每年為西藏航空提供30萬袋糌粑餅干?!痹摴究偨浝頋扇暑D珠介紹,公司跟千余戶青稞種植戶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簽訂收購合同,實現戶均增收1200元。
“你們來的不是時候,青稞收購旺季時,這里很熱鬧,每天開著車來賣青稞的農戶排起了長隊。”澤仁頓珠說,除了高價收購,公司還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公司有員工45人,其中38人是貧困戶,月平均收入達到了2600元左右。
據統計,洛隆縣至今已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56家,在促進農牧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重走天路看變遷)走進西藏高原感受藏族古老歌舞魅力
洛桑扎西稱,為大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已組建了普堆巴宣舞團,現有33名舞蹈演員,設有專門的排練場所。[詳細] -
娘熱民間藝術團力求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點贊!數十年堅持為百姓送戲
無論是傳統的藏戲,“朗瑪”“堆諧”“羌姆”以及民族歌舞,還是現代的歌舞表演,他們總能完美地演繹給觀眾,深受廣大農牧民群眾及游客的喜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