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喀則市江孜縣、白朗縣,走進企業、大棚——年楚河畔產業興
圖為日喀則市白朗縣連片的蔬菜大棚。記者 扎西頓珠 旦增嘎瓦 攝
9月,正值收獲的季節。
在日喀則市江孜縣,黃燦燦的青稞隨風搖曳,蔬菜大棚里碩果累累。
“出乎意料”“沒有想到”“非常震撼”……這是參加“省級黨報總編輯西藏行”主題采訪活動的媒體人在日喀則深入采訪后發出的感嘆。
9月6日,省級黨報負責人和編輯記者來到年楚河流域的城鎮鄉村、蔬菜大棚、企業工廠,看日喀則農業轉型升級,了解高質量發展成效。
日喀則素有“世界青稞之鄉”的美譽,江孜縣正是該市青稞的核心產區之一。近年來,江孜縣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以政策為引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引擎,樹強骨干企業,探索出一條以青稞精深加工為核心的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目前,該縣青稞深加工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年產值達5000余萬元,產品暢銷區內外。
“江孜縣選準了產業發展方向和市場開拓方向,把產業鏈構建得很完善,不僅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更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前景光明。”中國日報社副秘書長潘忠明說。
走進西藏桑旦崗青稞酒業有限公司工廠,全自動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行,各工序人員配合緊密。大家了解到,桑旦崗青稞酒業注重科技研發,以創新驅動發展,先后申請了2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企業每年向群眾兌現青稞深加工項目分紅,目前正在擴大投資,計劃在傳統青稞酒外,推出青稞啤酒、功能飲料等產品。
“在祖國邊陲,有科技含量這么高的企業,確實有點出乎意料。青稞作為食品、保健品的生產原料,附加值在不斷提升!”遼寧日報社專家委員會專家成員戴春光說,這次日喀則之行,讓他對西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更加充滿信心。
在白朗縣巴扎鄉彭倉村,174座大棚鱗次櫛比。大棚內,西瓜、西紅柿、黃瓜、羊肚菌、大白菜等10余種瓜果蔬菜滿園飄香。經濟日報社總編室關注版主編孟飛在采訪本上記下了巴扎鄉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扎旺的電話。“在高原上種大棚蔬菜非常不容易,從‘不肯種’到‘搶著種’‘家家種’,農牧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也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之后,我還會再深入了解。”孟飛說。
放眼白朗縣,運作中的溫室大棚共有2163座。該縣按照“產業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的原則,成立白朗縣果蔬產業鏈黨委、果蔬產業“聯村黨委”,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擦亮“蔬菜瓜果之鄉”的金名片。
大眾報業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編輯李海燕表示,白朗縣是山東省濟南市對口支援縣,這次來到這里,目睹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心里特別高興,也切身感受到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深情厚誼。相信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各民族將會攜手書寫更加絢麗的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山南:田間地頭 奏響豐收的樂章
9月6日,記者驅車從拉薩市出發,行駛120余公里,到達山南市扎囊縣桑普村。村民們奮力搶收糧食,轟隆的機車聲猶如一串歡快的音符,奏響了秋收的樂章。[詳細] -
西藏達孜:農機助力秋收忙
秋收時節,西藏各地加快推進秋收工作。[詳細] -
大地鋪金迎豐收
西藏日喀則市年楚河流域是西藏糧食的主產區之一,今年雨水豐沛,糧食長勢喜人,大地鋪金,農民喜迎豐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