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中國醫療隊救了我一命。”基里巴斯小伙布蘭頓·塔巴內在給中國援基里巴斯醫療隊的感謝信中這樣寫道。布蘭頓被頭痛、頭暈和全身酸痛等病痛困擾長達一個月時間,當地醫生無法查明病因。中國醫療隊經過詳細檢查會診后,確認他感染瘧疾,給他用了青蒿素,很快便藥到病除。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一名女嬰出生時患有先天性膈疝。她的父母說,是中國醫生挽救了她的生命,希望中國醫生給她起個名字。于是女嬰有了一個中文名字:金可可。“可可”在巴新語里意為“友好”。取這個名字,是希望小朋友生活富足,傳承中國和巴新的美好情誼。
自2002年中國向巴新派出首批醫療隊以來,一批又一批中國醫療隊在基里巴斯、所羅門群島、瓦努阿圖、薩摩亞、湯加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等多個太平洋島國開展醫療合作。在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中,中國醫療隊以精湛的醫術、無私的愛心贏得島國民眾廣泛贊譽,成為中國對外援助的一張亮麗名片。
7月30日,在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中國援瓦醫療隊隊員手持證書合影。瓦努阿圖總統武羅巴拉武當天向中國醫療隊9名隊員頒發“國家勛章”,以表彰他們為提升瓦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鞏固瓦中兩國醫療衛生合作作出的卓越貢獻。新華社發(中國援瓦醫療隊供圖)
在所羅門群島,記者遇到正在社區和學校義診的中國第三批援所醫療隊。隊長穆茂告訴記者,他們堅持送醫上島、送醫上門,每年會去幾次外島省進行醫療援助。
為了將醫療服務輻射到更多地方,第二批中國援瓦努阿圖醫療隊深入村莊,開展巡島義診工作。“4月我們到了一個小島,島上沒電、沒自來水。我們就住在中企的建筑工人宿舍里,給當地患者、華僑華人和中資機構員工看病。”隊長崔彤彤對記者說。
6月28日,在所羅門群島霍尼亞拉,中國醫療隊隊員為當地民眾看診。新華社記者章建華攝
據第八批中國援薩摩亞醫療隊隊長李清春介紹,醫療隊捐贈的藥械緩解了當地的藥械不足。同時,針對當地重癥患者較多、并發癥較多、診治比較棘手的情況,醫療隊加強臨床講解和手術培訓,提高了當地診療水平和醫護人員動手能力。
“中國派出的醫療專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專業水平毋庸置疑,承擔了當地醫院急、危、重、疑難疾病的診治工作,救治了許多以往無法診治的患者。”李清春說。
基里巴斯當地氣候炎熱潮濕,蚊蟲多,生活物資嚴重匱乏,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盡管如此,中國第三批援基醫療隊在基里巴斯中央醫院實行每周7天24小時工作制,隨時準備搶救危重患者。隊長王占青介紹說,在急診科、手術室、CT室、超聲科、內科等科室,中國醫生已成為當地醫生最信賴的援助專家。
通過臨床教學、學術講座、培訓交流和援建醫療項目等方式幫助當地提高醫療能力,是各支中國醫療隊的重要使命之一。
巴新當地腎病診療條件非常有限,公立醫院血液透析技術更是一片空白。第13批中國援巴新醫療隊隊員文燕去年年底來到當地后,加緊為科室的醫護人員開展理論和操作培訓,并幫助籌建了血透室。
巴新莫爾茲比港總醫院腎內科醫生阿爾貝特·安東尼對文燕贊不絕口:“她教授課程,指導當地醫生,對我們的幫助很大。中國政府派遣的醫療隊已成為我們非常重要的醫療力量。”
6月16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恩加省的揚巴利村,中國醫療隊隊員與當地居民合影。新華社發(第13批援巴布亞新幾內亞中國醫療隊供圖)
第13批中國援巴新醫療隊隊長馮武兵說,中國醫療隊援助巴新莫爾茲比港總醫院20多年,很好地提升了巴新國家總體醫療技術水平。
“接下來的日子,我希望能為當地培訓更多優秀的醫生,竭盡全力‘授人以漁’,讓我們的醫療技術在異國他鄉落地開花,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文燕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