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宣布對其貿易伙伴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措施已20天,這一舉措表面看似旨在“貿易平衡”,實則是一場損人不利己的鬧劇,給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正逐步顯現。
近期,諸多報道中頻繁出現這樣的“美國消費現實”:美國人鐘愛的“三蹦子”可能面臨斷貨危機,奢侈品在美國市場全線漲價,美國中餐館里餃子的價格漲至1美元一個,從清晨的一杯咖啡到冰箱等家電的開支都在增加……
生活成本攀升 消費選擇恐銳減
美國對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民眾日常生活成本的直線上升。隨著進口商品成本水漲船高,零售商為維持利潤,極有可能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以一輛從中國進口的自行車為例,若零售商仍希望維持20%的利潤空間,原本370美元的自行車的價格將飆升至608美元,漲幅約達64%。據悉,在美國市場,每賣出10輛自行車,其中約9輛都產自中國。
根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上周公布的研究數據,自今年以來,美國政府實施的關稅措施致使物價水平短期內大幅攀升3%。這意味著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每年要承受4900美元的購買力損失。研究報告進一步表明,當前美國消費者所面臨的平均關稅稅率已高達28%,這一數值刷新了自1901年以來的歷史記錄。
美國亂揮關稅大棒,將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和貿易。(作者:中國日報 宋晨)
隨著美國關稅新政落地,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Andy Jassy)指出,美國消費者極有可能成為更高關稅成本的承擔者,不得不面對更昂貴的商品價格。自新政實施以來,亞馬遜平臺已觀察到部分消費者因擔憂物價上漲而開始囤積商品。
與此同時,關稅的增加還導致進口商品供應的減少,消費者的選擇范圍不斷收窄。許多企業因難以承受高昂的關稅成本,不得不停止進口某些商品,即便尋找替代產品,也往往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高通脹卷土重來?美國消費者信心持續走低
從消費者角度看,美國消費者正成為美國發動的這場“關稅游戲”的直接受害者。在通脹陰影尚未消散之際,“對等關稅”政策的實施,無疑是雪上加霜,嚴重侵蝕了他們的消費能力和生活質量。
這一點從密歇根大學進行的一項消費者情緒調查中可見一斑。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一年期通脹預期已達到1981年以來的最高點。從去年12月的2.8%飆升至今年4月的6.7%。同時,由于對“對等關稅”的擔憂持續加劇,近幾個月來美國消費者信心的下降幅度超過30%,且這一趨勢不受年齡、收入、教育、政治派別等因素的影響。
《今日美國報》此前相關報道
當前,美國通脹依然高于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而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恐加劇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日前,特朗普連續兩日向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施壓,要求降低利率,《財富》雜志一針見血地指出,此舉正是為了“抵消”其關稅政策引發的通脹。英國《金融時報》也分析認為,若通脹持續惡化,美聯儲或將被迫維持甚至提高利率以抑制物價。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數據還顯示,新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食品價格總體上漲2.8%。該實驗室主任厄尼·特德斯奇稱,照此趨勢發展,美國短時間內的物價漲幅將相當于正常情況下18個月的通脹水平。
提前囤貨與恐慌性購買 美民眾陷入焦慮
在關稅政策的沖擊下,美國民眾陷入恐慌性消費。小到一支牙膏,大到一臺汽車,再到手機故障提前更換手機……近期這種“提前購”現象在美國各地頻繁上演。
消費者觀察網站ConsumerEdge的數據顯示,在此前特朗普政府新一輪關稅政策即將推出的消息公布后,沃爾瑪、塔吉特等大型零售商的銷售量隨即出現顯著增長。消費咨詢機構Placer.ai的數據也表明,早在特朗普宣布推行“對等關稅”政策之前,主要零售商的訪客人數就已明顯上升,大量美國居民開始囤貨以應對物價上漲。
美國民眾42歲的安娜·伍茲(Anna Woods)表示:“我只是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我確實需要買點東西……一切價格都在上漲?!苯谡{查顯示,美國民眾對經濟形勢和物價上漲的擔憂與日俱增;關稅,以及關稅和價格的不確定性,或將導致美國消費韌性的終結。在美國最大城市紐約的街頭,不少購物者感慨,他們感覺整個熟悉的生活方式都即將走到盡頭,未來充滿未知與不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