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一支鉛筆,木材是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的松樹,石墨芯產自南美的礦山,橡皮擦的橡膠源自馬來西亞,黃銅套圈和膠水的產地涉及數十個國家的化工技術,這就是現代工業文明的底層邏輯。——經濟學家米爾頓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美國政府濫施關稅政策,在全球范圍內破壞了全球經貿秩序和發展態勢。這會給生活在“地球村”的普通人帶來什么影響?老外怎么看!我們來聽聽環球資訊廣播《老外看點》節目的兩位外籍嘉賓——來自英國的托尼和來自孟加拉國的加力布怎么說:
請戳音頻,聽聽《老外看點》節目的兩位外籍嘉賓關于“經濟全球化”的感受:
兩位老外是如何感受經濟全球化的?
托尼:在英國,你很難找到一件純粹的“英國制造”,如果沒有經濟全球化,英國很多的品牌都建立不起來。正是因為經濟全球化,英國的時尚產業才能有效進行跨國合作生產,服務更多國家的消費者。另外我還有一位朋友做木地板生意,產品上標著“Made In Germany”,“德國制造”,但價格并不貴。我問過他,他說木地板是在德國組裝,但木材組件則是來自中國和其它亞洲國家。你看,這就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
加力布:其實全球化就是一個自然的經濟規律。我很同意米爾頓先生所說,大家會自然地尋找最佳的資源配置。一只鉛筆1、2塊錢,如果你說它賣10塊錢,就因為在美國生產。我就要問一句,你為什么一定要只在美國生產呢?大家為什么要因此多付這些錢呢?這種做法不符合邏輯。
英國和孟加拉國媒體和民眾如何看待目前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
加力布:孟加拉國是服裝生產大國,如果沒有經濟全球化,一件10塊的T恤衫要賣到50塊錢。我們從中國進口優質布料,然后我們有充足的勞動力,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有國家產業政策扶持。服裝出口是孟加拉國的重要收入來源,我們的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不斷學習和進步。因此孟加拉國非常支持經濟全球化。
托尼:貿易就是貿易,本質上是買和賣,而目前英國貿易和政治聯系到了一起。我看到英國媒體的報道:如果英國想和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英國國內的許多事情就要按美國的要求做,甚至要改變法律。很多英國人很生氣:我們的內政和英美貿易怎么混到一起了?
面對美國濫施關稅,中國的立場明確而且堅定: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貿易戰,中國不想打,但不怕打,要打,奉陪到底!英國和孟加拉國民眾如何看待中國的立場?
托尼:很多英國網友特別佩服中國的底氣。不少英國網友說:你看,中國就是不跟隨美國,堅守自己的原則。我們英國自己的原則呢?許多英國網友認為,英國應該向中國學習。現在美國利用自身的實力來壓制英國去按美國的意愿行事,我就是感覺,忍無可忍。再看中國:要打,奉陪到底!我就感覺一些英國人“不太像樣”!
加力布:孟加拉國有一句老話:錢誰都能賺得到,但受到尊敬才體現水平。美國對其它國家頤指氣使,我感覺不到美國對我們國家的尊重,還言而無信。孟加拉國的經濟貿易最近可能會遇上困難,但未來我可能再挖掘出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或者也向中國學習,總之有路可走。但美國今天失去其他國家的尊重,明年、后年還能挽回嗎?
美國媒體最近做了一項調查:盡管有高達八成的美國人認為讓更多美國工人從事制造業對美國有好處,但只有二成的美國人愿意到工廠上班。 對于目前的西方發達國家來說,制造業到底是什么?
托尼:英國人很佩服制造業發達的國家,但現在工廠在英國不多了,英國主要是服務業發達。我查了一下資料,英國工廠最多的時候還是在1700年—1830年。大多數英國人已經不知道工廠是什么樣了,早就和傳統制造業告別了。現在英國農場缺人,低收入英國人也都不想去農場工作,寧可拿著失業保險也不想去農場上班。以此類推,大多數英國人不可能到工廠上班,美國人估計也是一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