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代表著在新領域開拓新空間。當前我國不斷增長的高技術產業,就體現出了這樣一種勢頭。
同比增長11.4%!這是高技術產業投資跑出的增速,這個增速比全部投資增速還要高出6.9個百分點,投資新引擎的地位日漸凸顯。
分領域來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8%!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2.7%!
這組高速增長的數據,意味著有更多企業正在抓緊向“高技術”攀登,向前沿領域進軍。人工智能可以說是今年最火的領域之一。在浙江杭州錢塘江畔,一個人工智能小鎮里,大模型、各類AI應用正在加速生長。
“小鎮”里長出了“大模型”
當記者來到浙江杭州圖靈小鎮時,裝修的聲音此起彼伏,不少企業正在忙著入駐。一家人工智能企業,光排隊就排了大半年。
新鄰居不斷涌入的小鎮里,新技術更是競相涌現。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他們自主研發的千億級參數人工智能大模型,不僅可以日常對話、生成圖片,還能自動寫代碼、讀懂學術論文。
而在另一家企業,對標國外先進技術的一個視頻生成大模型,也已經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記者搶先觀賞了大模型生成的一些視頻片段,可以看到這段中國風的視頻,深度模擬了真實物理世界,還能生成固定的角色、復雜的場景。
商湯科技政府事務和戰略拓展總監趙懷健告訴記者,他們正在打造的這個文生視頻平臺,視頻制作長度可達60秒左右。他們可以提前預設人物的服飾、發型、場景等內容,使視頻具有持續性和連貫性。
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從圖靈小鎮企業的研發中心走出去,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智能畫像機器人,只需上傳一張照片,不到兩分鐘,一張個人專屬的素描風格畫像就可以誕生。
一家年產50萬臺服務器的數字工廠,在毫米級空間中,每秒可以完成14000顆元件精確貼裝,讓人均產出效率提升了5.1倍,訂單交付周期縮短了65%。
人工智能的快速生長為小鎮注入更多科技含量,現在,圖靈小鎮核心區僅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經聚集了16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單打獨斗”到“組團打拼”
對于不少企業來說,真正要向人工智能這個新領域進軍,需要跨越的一道道高技術的門檻。
杭州同興算力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方嫻告訴記者,AI領域非常新,每個企業在這個模塊上都是屬于一個小小的部件,如何把“單打獨斗”變成創新鏈上的協同攻關是企業關注的問題。
在圖靈小鎮辦公大樓的牌子上,記者看到不同經營主體的名字并列寫在一起:政府、國企、民企,一套全新的工作思路正在打開。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蘭建平告訴記者,一個創新聯合體正在形成,“政府搭臺、企業搭鏈、創新搭伴、應用搭車”。
就在今年一月,一個多方共建的智能算力中心正式在小鎮投用,規模可以達到2300P,相當于100萬臺PC電腦的算力,從最底層的基礎設施著手,過去算力分散且成本高昂的瓶頸正在被打破。杭州圖靈小鎮AIGC智算中心負責人張鵬告訴記者,大企業算力不夠用,需要千卡集群、萬卡集群,通過集約管理,能降低算力運行的成本。初創企業也可以通過靈活租用算力,降低進入門檻。
夯實了底座上的“算力”,塔尖上的“算法”如何突破,又成了新問題。在一家企業大模型的后臺,記者看到每一款大模型的后面都標著這樣一個詞匯:“public(公用的)。”智譜AI高級總監王仿說:他們的大模型是完全開源,免費商用的。程序員可以從網上下載直接使用。
記者看到其中一款大模型算法,被收藏了近4萬次,為了便于更多企業使用這套算法,企業還專門編寫了“操作手冊”。
目前已有不少企業選擇了技術開源,通過共享核心算法,推動關鍵技術的協同攻關和下游應用研發。僅浙江的一家開源社區就上線了超3000個開源模型。截至目前,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統計目錄的企業已達1745家,企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1.8%。
高端路上不擁堵
向高技術領域進軍,離不開高端制造。一季度全國統計數據里,航空裝備制造業的投資實現了42.7%的高速增長。有這樣一家企業,原本主業是生產鍋爐和電梯,但現在卻成為C919國產大飛機的主要零部件供應商。
負責制造飛機應急發電機艙門和輔助動力裝置門的這家企業,今年每個月的“造門”速度達到了去年全年的量。
光是今年年內,就要交付C919訂單40架份。這樣高強度的生產,很難讓人相信,這家企業其實是“半路出家”,他們曾經是一家電梯和鍋爐的制造企業。
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水福:假如到企業沒錢的時候,你再去開發新產品,那就黃花菜都涼了。我們還希望往高端走,雖然知道這條路很艱難,但是高端路上不擁堵。
抱著居安思危的想法,這家企業開始了挑戰重重的轉型之路。他們把造鍋爐、造電梯掙來的錢,投入飛機零部件的研制當中。零件制造一年的收益不到100萬,這家企業卻花了2000萬來購置新設備。讓他們下狠心投入的,是朝著高端制造領域邁進的決心。
成為C919供應商,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但要創新就是要在沒有路的地方開出路來,企業的自主技術攻關也隨之展開。
就在記者采訪期間,企業生產線上又遇到了一個突發狀況,正在生產過程中的機艙門數據出現異常。
根據工藝要求,艙門上兩個關鍵部件安裝到一起時,間隙應該是0.04毫米。然而,經過測量卻超出了這個數字。經過分析,發現原因是一批鋁合金原材料由于生產批次變更,延展性能有輕微波動。
技術團隊通過調整設備的保壓時間、壓力大小等工藝參數,最終確保所有產出部件裝配間隙嚴格把控在0.04毫米,不差分毫。
截至目前,這家企業已取得344項特種工藝資質認證。而C919供應商的身份,也幫助這家企業加快打開國際市場,如今,企業接到的全球訂單已經排到明年。
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水福:慢慢地走、穩穩地走、不停地走,不知不覺就在走在時間前面的,我蠻有信心的。
我國產業向“高”攀登
產業要向著中高端躍升,這既需要在創新上保持分秒必爭的緊迫感,也需要一種久久為功的恒心與毅力。一季度以來,科技創新成果加快走出實驗室,轉化為生產力。在江蘇江陰,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研發的柔性低成本衛星太陽電池陣實現商業化生產。
江蘇光伏中心太陽電池與組件研究所副所長沈禛玨說,它的每平方米成本只有傳統太陽能電池陣的十分之一,目前這款產品已經成功搭載在兩顆低軌的商業衛星上。
科技創新成為“點燃”產業升級的新引擎。在山東金鄉,當地化工企業在原有行業漸趨飽和的情況下,通過技術創新引領產品迭代,拓展出發展新空間,新材料產業園工業產值一季度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
山東濟寧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李玉偉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們將目光投向更精細領域,推進建設了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50個重點項目,新增投資600億元。
最新發布的多項數據,印證了新引擎的壯大和市場創新求變的熱度。今年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較去年四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3D打印設備、集成電路、服務機器人等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0.6%、40.0%、26.7%。
總監制丨申勇 閆帥南 張勤監制丨王琰 李浙制片人丨岳群 吳昊記者丨張藝瑾 黃寶池 高珧 俞倩倩 羅瀟 浙江臺 杭州臺 蕭山融媒體中心新媒體丨楊曉波 張昊 謝蕤 李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