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在各種場合、抓住一切機會見縫插針求人才。另一邊鉚足了勁,發展人形機器人在內的“未來產業”。人形機器人前腳剛學會“前空翻”,很快又實現了在生產線上“協同作戰”。
這個春天,就業人口占全國1/10的廣東,態度鮮明地喊出要讓“百萬英才匯南粵”。
要知道,廣東有1.5億實時人口。而光是去年,城鎮新增就業就超過143萬人。當年一句“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聽得多少人熱血澎湃,當即買下奔赴廣東的車票兌現夢想,也成就了今天“旺丁又旺財”的廣東。
那么,“人口第一大省”為何到今天還是如此求賢若渴?
我們分析了3月16日舉行的“百萬英才匯南粵”首場大型招聘會。發現在上千家單位提供的超5萬個崗位里,涵蓋醫療、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廣東眼下正在重點發力的新興領域,崗位覆蓋了各個學歷層。而其中,博士、博士后的崗位有近1萬個。這和廣東產業門類全、市場主體種類多的經濟特點十分吻合。
再看看廣東給人才開出的條件,歸納起來就是三個關鍵詞:敢起步,能冒尖,輸得起。
比如很多地方打出了來面試免費入住、就業補貼,打定主意來廣東奮斗的“靚仔靚女”們,拎包就業“零幀起步”。
對于拔尖人才,廣東也英雄不問出處。首次參加職稱評審可以不受本人資歷和任職年限限制,破格選拔不在話下。萬一失敗了怎么辦?很多地方也主動提出:沒事兒,大膽繼續沖,他們愿意為創新失敗買單。
產業在變革,人才也要進階。廣東這一輪招才引智的“人才畫像”其實已經清晰:要的,就是能在未來產業里弄潮、在產業變革里敢打敢拼的“新廣東人”。
而對于更多背起行囊來追夢的“新廣東人”來說,廣東有超過1900萬個市場主體,足以容得下空手闖蕩的勇氣;有經濟韌性,支撐得了創業者“東山再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投資于人”。廣東給出了“人口紅利”轉化成未來產業“創新紅利”的新回答。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