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山高谷深、峰巒疊嶂;紅瓦木墻、綠樹環繞,在“地球第三極”,這樣的環境和房屋讓人感覺很不“西藏”。可這就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達木珞巴民族鄉達木村,是政協委員羅布的家。
達木村共87戶、324人,生活著以珞巴族為主,漢族、藏族等各族群眾。這里平均海拔不到2000米,距離墨脫縣城約40公里。“十三五”期間,當地利用地處扎墨公路沿線的優勢,通過發展產業等,讓群眾荷包滿滿。
對于村里近幾年的變化,羅布如數家珍。
圖為身著珞巴族傳統服飾的羅布
圖為達木村一角
2015年底,60戶群眾安居工程建設完成;2017年底,小康示范村建設完成;2019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3萬元……
“我們以前都是住在木板搭建的房子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現在大家的住房條件都很好、很安全,都是一層或者兩層的水泥房。”
羅布說,村里的勞動力要么外出務工、跑運輸,要么在家種茶葉、采摘野花椒、野生石斛等林下資源。“如果家里勞動力充足,茶園管理得好,一家人的生活根本不用愁。”
因為時常在扎墨公路上跑運輸,羅布覺得家鄉變化最大的還是交通環境。“以前從波密縣城到墨脫縣城,要跑兩天。”如果遇上堵車或者路斷了,就只能等。“那沒辦法,在車上隨便吃點,然后休息,等路通。”
“現在,隧道通了,路面也拓寬了,扎墨公路更好走了。”四年前,羅布開著貨車去波密縣城、林芝市區拉貨時,常遇到村里人委托他幫忙捎帶東西。“現在帶東西很少了。”羅布覺得,這是因為家家戶戶條件都好了,基本上都有汽車,自己去墨脫縣城、波密縣城、林芝市區買東西很方便。“總之路好了,去哪兒都很方便。”
“現在派墨公路也在修,大家都很期待早日通車,這樣從林芝市區到墨脫縣城的距離又會縮短。”羅布感慨,這一切的變化都是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帶來的。
對于未來幾年自己家庭的生活,羅布早已規劃好了。“現在政策這么好,關鍵是自己要奮斗。”
他希望即將面臨“小考”的孩子學習成績能再上一個臺階,能走出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他還希望國道219線墨脫至察隅段新改建工程能盡快完工通車。“這樣村里人可以開民宿、農家樂,也可以售賣珞巴族特產,通過發展旅游業,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
“條件好、有政策,剩下的就是自己加油干了。”對于羅布在內的珞巴族來說,美好的未來已來。(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媛媛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