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單純開展醫療服務是不夠的,幫助他們提高技術,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才是關鍵。”6月12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腫瘤醫學部介入超聲科醫師楊永峰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白玉鄉對記者如是說。
圖為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腫瘤醫學部介入超聲科醫師楊永峰CT閱片(組委會供圖)
6月10至15日,由中央統戰部指導的“同心·共鑄中國心” 公益活動走進果洛開展疾病篩查和醫療幫扶,助力當地健康鄉村建設。
來自北京近20家醫院的30余名醫療專家志愿者被分成6支小分隊,對果洛所轄的瑪沁、瑪多、達日、甘德、久治和班瑪六縣開展本地區高發的先心病、肝包蟲病、宮頸癌和唇腭裂等疾病的篩查。
圖為“同心·共鑄中國心” 公益活動走進久治縣(組委會供圖)
在篩查工作以外,“同心·共鑄中國心” 公益活動十分注重將醫療援助從單純“輸血”向真正“造血”轉變。
圖為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胰外科醫師王晶晶在篩查工作中(組委會供圖)
在久治縣,醫療專家因地制宜發揮“傳幫帶”作用,通過開展現場教學、手術觀摩等方法,將先進的醫療理念傳授給當地醫務人員。“通過超聲對患者肝臟進行標準化掃查,對患者的病灶進行初步診斷,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時要注意將超聲儀的參數進行調節,并至最佳顯像條件。”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胰外科醫師王晶晶在業務交流時說到。
圖為“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活動醫師開展現場教學(組委會供圖)
圖為“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活動醫師在現場教學中進行CT閱片(組委會供圖)
圖為“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活動醫師開展現場教學(組委會供圖)
久治縣醫共體總院分院白玉鄉中心衛生院院長加羊扎西動情地說:“‘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活動不僅幫助我們做篩查,還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理念,讓我們感受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格,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更好地為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做貢獻,這真正體現了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各民族親如一家的深厚情誼。”
圖為等候篩查的白玉鄉群眾(組委會供圖)
“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行動自2008年創立。14年來,其足跡已遍布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以及20多個省、市、自治區。來自首都及全國500多家醫院、20多個學科的3.2萬名專家、教授為56萬人次藏族及少數民族同胞提供了高質量的醫療志愿服務;為受援地醫務人員培訓達800多場次,培訓人員達5萬余人次。為近10萬余名各族群眾開展健康教育710余場;捐款捐物達4億元人民幣,為近2000名先心病患兒進行了免費手術治療,免費救助大骨節病患者、腦癱患者等近千名,讓近萬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據悉,本次活動只是開端,組委會計劃于7月再組織300余名醫務志愿者來到果洛開展愛心巡訪主題活動以及后續免費治療,預計活動將一直延續到12月。(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高佳琪 記者/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