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樣的黨?中國共產黨人是什么樣的人?
豈曰無像,人心如鏡。
風雨百年,青史可鑒。
一百年來,我們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寶貴經驗,在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人類社會進步史上寫下了壯麗篇章。
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繼、浴血奮戰,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
今天,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七一勛章”獲得者頒授勛章并發表重要講話,隆重表彰一批為黨和人民作出杰出貢獻、創造寶貴精神財富的黨員。
建黨百年之際頒授“七一勛章”,足見意義深遠。
同心向黨,“章”顯百年;方寸之間,自有天地。“七一勛章”是黨內最高榮譽,寓意在黨的陽光沐浴下,勛章獲得者一心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奮斗、前赴后繼,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說,今天受到表彰的“七一勛章”獲得者,就是各條戰線黨員中的杰出代表。在他們身上,生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渡江英雄”馬毛姐,6次橫渡長江,運送3批解放軍成功登岸;百戰老兵王占山,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和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出生入死、英勇殺敵,戰功赫赫;“愛國守邊最美格桑花”卓嘎,秉持“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的堅定信念,踐行了“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國每一寸土地”的誓言;“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為捍衛祖國領土主權、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壯烈犧牲……“革命理想高于天”,以信仰之炬觀照百年黨史,共產黨人就是這樣的信仰者、奮斗者,“以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為黨和人民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乃至寶貴生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張媽媽”張桂梅,扎根貧困地區40余年,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幫助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圓夢大學,用紅色基因樹人鑄魂;“當代愚公”黃大發,一心為民、埋頭苦干、百折不撓,帶領村民歷時36年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生命渠”;“治沙英雄”石光銀,與荒沙堿灘不屈抗爭40多年,徹底改變“沙進人退”的惡劣環境,幫助沙區群眾脫貧致富……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以為民造福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
“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挑戰,越需要知重負重。”“百歲院士”陸元九,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首次提出“回收衛星”概念,為“兩彈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設作出卓越貢獻;“生命的保護神”吳天一,高原醫學事業的開拓者,創造了青藏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最美奮斗者”黃文秀,把生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譜寫了新時代青春之歌……一代代共產黨人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斗志,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努力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共產黨人擁有人格力量,才能贏得民心。”“活著的黃繼光”柴云振,九死一生的戰斗英雄,1952年傷殘復員回鄉務農,從未提及自己的功績;革命先烈后代瞿獨伊,一生淡泊名利,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風范……百年征程中,浩然正氣長存,共產黨人賡續紅色基因,始終保持艱苦樸素、公而忘私的光榮傳統,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29名獲頒“七一勛章”的功勛黨員,不僅是國家棟梁、民族先鋒,也是社會楷模、行業翹楚,他們是9100多萬黨員的楷模與代表,他們的感人事跡和崇高品德再一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廣泛代表性,再一次強有力地證明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踏上新征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如何擔當新使命、譜寫新篇章?“‘七一勛章’獲得者都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職、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他們的事跡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新時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夠產生英雄的時代。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黨員隊伍必須過硬。”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青山凝碧曾是血,綠水流輝應為魂。在“兩個一百年”交匯的關鍵歷史節點,我們更要崇尚先進、見賢思齊,向功勛致敬,向榜樣看齊。牢記黨的性質宗旨,牢記黨的初心使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中國西藏網 文/李元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