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很調皮,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會在上課的時候給老師請假說要上廁所,然后一個人去玩校園里的器械,因為這個時候沒有人會和我搶。那個時候,媽媽對我的期待就是不那么調皮就好了。”那個曾經很調皮的孩子最終考上了清華,并在大學畢業的時候選擇回到拉薩支教一年,再回校園繼續讀紀錄片方向研究生。
央吉畢業前在新聞與傳播學院留影(圖片由央吉本人提供)
今年,次旦央吉作為清華大學志愿者,到拉薩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她準備支教結束后再返校讀研究生。對于為什么不直接讀研的問題,她說:“受到幫助的人會下意識地想要像他們當初受到幫助一樣地去幫助別人。在我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幫助過我的人,他們有來自北大、清華的志愿者,他們曾經給了我很多幫助和啟發,我也想像他們一樣,把這種能量傳遞下去”。
曾經,我也是調皮得不行的孩子
央吉說,曾經,媽媽對她的希望就是不那么調皮就好了。因為從小身體柔弱,央吉沒有上過幼兒園,在七歲進入拉薩市實驗小學以后,她對學校的規矩沒有概念。貪玩的結果是她不知道老師上課布置的作業是什么。“那個時候爸爸媽媽經常要問其他同學家長,我們今天的作業是什么,而媽媽在學校門口見到老師是要‘逃走’的。”
三歲的央吉和姐姐在拉薩羅布林卡合影 (圖片由央吉本人提供)
成長,似乎就在那一刻
轉變似乎是一夜之間的事。三年級時,央吉突然變得認真起來,她開始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用心學習。她把語文課本上的每一篇課文一字不漏地背誦下來,每天中午放學就把上午布置的作業全部寫好,晚上一直讀書到晚上12:00,早上很早就起床背誦。央吉說,她非常幸運,老師們都特別好,老師們的幫助加上自己堅強的意志力,她的學習成績慢慢提上去了。
過藏歷新年時央吉在家中留影(圖片由央吉本人提供)
寬松自由的家庭環境
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民主態度,給央吉提供了寬松自由的成長空間,也培養了她學習中的獨立性和愛思考的習慣。
“爸媽對我的教育很有意思,從小學入學他們就對我明確表示不會給我任何輔導,只能我自己去做。”父母的教育理念讓央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她珍惜課堂上的每一分鐘。而且,媽媽答應,只要期末考試考好,假期里做完自己的作業就不用額外學習。為了自由的假期,央吉為此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她做到了,媽媽也信守了諾言。
央吉說,她從小就得到了父母平等的對待和交流,沒有被當成小孩子,和她相關的事,父母都充分尊重她的個人意愿,家里的事,父母有時也會征求她的意見。在寬松的家庭環境里,央吉擁有了足夠的自主和自由。
我覺得我可以沖一下
央吉在小學五年級后,直接跳級進入了初中。在初中,央吉一直保持著年級前兩名的水準。嘗到了學習的甜頭,央吉的學習狀態漸入佳境。在初二結束時,她再次跳級插班進入拉薩中學。盡管高中課業繁忙,但是央吉一直堅持著從初二開始的藏文書法學習。
央吉在高一的時候給自己定的高考目標是廈門大學,她喜歡廈大的校園環境,覺得廈大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高二文理分科以后作為文科年級第一的央吉將自己的高考目標調整為人大,她認為努力沖一下還是可以的。高三,遇到來自北大的支教老師,在與老師交流時,“老師的鼓勵讓我意識到自己或許可以咬咬牙,沖一沖清北,當時身邊考上清北的人非常少,感覺可望而不可及。”“但是與支教的老師聊天以后,他跟我說你可以試試看。”來自北大的支教老師還介紹朋友給央吉進行培優輔導。
“我不確定如果沒有遇到支教的老師我有沒有勇氣選擇清華。”支教老師的幫助讓央吉明白可以給自己定更高的方向,可以為自己的目標去沖一沖,也讓她看到雖然支教只有一年,但是一樣可以給學生帶來突破自我的影響。老師們的幫助像一粒種子,央吉希望這種子結出豐碩的果實。
2021年5月央吉在拉薩市八一校試講(圖片由央吉本人提供)
專業的選擇來自內心深處的喜歡
在上大學之前,央吉說她對自己要學的專業認知比較模糊,直到接觸到紀錄片制作。當時,有一項作業是分小組獨立完成一個十分鐘左右的小紀錄片,央吉所在的小組選擇拍攝五道口的一家盲人按摩店。她的作品得到了老師的贊許,被老師稱贊“有做紀錄片的天賦”。這點燃了央吉心中的那盞燈,讓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央吉說,對紀錄片發自內心的喜歡讓她有特別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為了鍛煉自己,她的本科畢業設計選擇了紀錄片拍攝,這也奠定了她研究生學習的方向。“西藏是紀錄片的原野,是紀錄片的沃土,我要用我的鏡頭,記錄真實的西藏。”(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許小娟)
訪談中的央吉 攝影:許小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