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5月,杰青那拉嘎布雪山上,縹緲的云霧從山間蔓延而下,環繞著巴松錯湖。沿著湖畔,高低錯落的森林繁茂,草場遼闊,濕地廣袤,四處覓食的藏香豬,甩著尾巴,散落在錯高村的田間密林。
錯高村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巴松錯湖畔東北角,是一個身處群山環抱中的古村落。這里不僅保存著西藏工布地區傳統村落布局、民居風格、習俗文化,還是遠近聞名的藏香豬原種繁育基地。
圖為錯高村藏香豬 攝影:王淑
朝陽下,26歲的梁慶蘭走進自家的養豬基地,穿著一身自己喜歡的迷彩服,哼著歌,帶著2歲的兒子,依次給豬喂食倒水。看著這些“寶貝豬”,她當初怎么會想到,為了愛情,自愿嫁到千里之外的高原西藏,并以養豬為謀生的手段。
圖為拉巴頓珠帶著老婆、孩子在喂豬 攝影:拉姆
2012年底,錯高村小伙拉巴頓珠響應政府號召自愿參軍,在廣東當了5年的兵,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段難忘的軍旅情,一段美麗的愛情,用他的話來說,“那都是上天賜給他的最好禮物。”
圖為拉巴頓珠一家三口
2017年,因家里年邁父母需要照顧,拉巴頓珠懷著忐忑的心情跟女友坦白自己退伍回家的想法,并征求了她的意見。“沒想到她非常支持,令我驚喜不已的是,她愿意跟我一起到西藏生活,站在我面前告訴我,我陪你回西藏,既驚喜又感激,這種感動無法表達。”拉巴頓珠說。
“我是因為拉巴頓珠選擇到西藏生活,這是我真誠而堅定的選擇,絕非一時沖動,剛開始決定跟他在一起,這些我都想過。來到西藏,雖然偶爾也會想老家,但從未后悔過。”梁慶蘭說。
就這樣,梁慶蘭于2019年1月來到西藏,2019年9月,與拉巴頓珠結為夫妻,并在錯高村組建了漢藏結合的幸福小家庭。
圖為拉巴頓珠夫妻
結婚之后,拉巴頓珠主動扛起家庭重擔,在政府的相應幫助下,決心養豬,開始靠自己的雙手經營小家的幸福:買豬崽,修豬圈,接自來水,對養豬基地進行硬件改造,學習和摸索養豬技術……
圖為養豬場一角 攝影:拉姆
就這樣,拉巴頓珠慢慢掌握了科學養豬的技巧,豬場規模也逐漸擴大,從剛開始的5頭豬到現在的200多頭,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養豬大戶。“養豬是個粗中有細、臟累相伴的活。辛勤地飼養,才會有豐厚的回報。”拉巴頓珠說。
拉巴頓珠告訴記者,豬肉的價格每年都有很大變化,所以收入也不是很穩定。價格不穩定,風險就增加了,但拉巴頓珠一直堅持走自己的路,在他看來,養殖家鄉特色藏香豬,是返鄉創業并相信將來能為家鄉發展助力,為鄉村建設振興添磚加瓦。
圖為拉巴頓珠一家在豬場后面的新家 攝影:拉姆
養殖產業當地政府有惠民政策、每年對養殖戶都有飼料補貼,助力他的養殖事業。拉巴頓珠說:政府一直這樣幫助他,讓他渡過難關,他和家人都很感恩政府。經過幾年二人的不斷努力,養殖產業有了發展和成就。現為了方便養殖工作,拉巴頓珠在豬場后面,新建了住房,家里有一輛貨車、一個輛轎車,錯高村的房子也都裝修好了。“現在生活上已沒什么困難,我是退伍軍人,當兵不褪色,那就用自己的方式,做一個對家鄉對家人有用的退伍軍人。”拉巴頓珠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和幸福,對未來更是充滿了期待。
回憶起剛結婚回到西藏的情景時梁慶蘭說道,“最困難的是跟拉巴頓珠的父母交流,剛開始因為語言障礙,相互詞不達意而時常誤解彼此,拉巴頓珠一直在中間調解解釋。現在,日子久了,我也逐步會一些藏語,家人也能說一些漢語了,現基本生活交流已沒有了問題。 當初來自父母、親戚、朋友、鄰居的各種反對,現在也都得到了認可,拉巴是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好丈夫,對我很關心和尊重,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也很幸福。”
此外,每到春節、藏歷新年等重要節日,拉巴頓珠一家都會一起吃“民族團結飯”, 跟村民一起跳“民族團結舞”,一直以來,大家彼此尊重、互幫互助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想著丈夫對自己的好,雙方父母對他們的理解,想到跟村里人友好的關系,梁慶蘭心里樂滋滋的。在家里,夫妻倆心手相牽、相互包容,撫養一個兒子,照顧拉巴頓珠父母,在事業上,共同奮斗,靠自己的雙手奮斗出滿意的生活,在錯高村樹立了榜樣,當上了致富帶頭人,踐行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真正內涵。
在錯高村,他們以愛情,以青春,換來了想要的生活,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熱愛,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錯高村開得別樣紅,這朵朵綻放的鮮花,也已匯入青藏高原民族團結的片片花海中。(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拉姆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