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發《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2022年秋季學期起,多種勞動技能將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我國的人才培養制度,素來不僅重視知識積累,也看重動手能力培養,因此,勞動作為教育內容的一部分,一直都存在于中小學生的課程當中,從田間農業、到打掃教室,再到手工作業,形式多樣的勞動課伴隨一代代中國人的教育記憶。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勞動將從綜合實踐課程中獨立出來,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煮飯燉湯、種菜養禽、家電維修,在形式和內容上與時俱進,更加豐富多樣。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優良勞動傳統的民族。自古以來,我們的先民在遼闊的神州大地上,用勤勞、靈活的雙手,創造出了幸福的生活和偉大的文明。在田間地頭,農民辛勤耕耘,用汗水換取豐收的喜悅;在工廠作坊,工人們兢兢業業,體現真正的工匠精神;在金融、科技、服務等各行各業,中國人一直恪守著“敬業”二字,用勞動創造財富、用勞動創造價值、用勞動創造有意義的人生。勞動課程標準的改革,體現了我國完善教育體系,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目標,也糾正了一些人對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的認識偏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也必將創造出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作為在新時代成長的青少年,他們將是新一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之路上的接力者,因此,他們必將繼承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這一根植于民族血脈中的精神基因,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勞動創造幸福,實干成就偉業”的教導,用勤勞的雙手、勤奮的苦干,創造偉大,創造屬于這一代人、也屬于中華民族的未來。(中國西藏網 文/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