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暖陽映射著大地,喚醒了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有著千余年歷史的八廓歷史街區。
圖為俯瞰拉薩八廓街 圖片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官方賬號 攝影:李旭
環繞八廓歷史街區,古城的傳統面貌和居住方式還比較完整地保存著,當下已成為西藏拉薩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它和大昭寺一起,歷經變遷,共同見證著這座古城中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圖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任云英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千年古城煥新彩
憶往昔,上世紀80年代起,黨和政府多次修繕八廓街,讓當地居民逐漸告別了喝井水、用旱廁、點蠟燭的歷史。拉薩老城區在改造工程中,對文物采取最嚴格的保護措施,確保“修舊如舊”,一系列惠民舉措使八廓街的基礎設施愈加完善,歷史街區風貌得以完好保留和進一步提升。
現如今,漫步八廓歷史街區,從唐蕃會盟碑開始,按照順時針方向,市民和游客們游覽的主干道上,原來的土路早已被石板路取代,街道兩側都是傳統的藏式建筑,各式各樣的店鋪吸引著人們不時駐足觀看。
“拉薩是距離天空最近的城市,是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是我第一次踏足青藏高原的中心城市。這里富有人文氣息的紀念館、煙火氣息濃郁的甜茶館、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以及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用不同語言熱鬧地交流著,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任云英說,當前八廓歷史街區的繁榮景象,繪就了民族融合、傳統現代交融的雪域高原“清明上河圖”。
圖為八廓街頭 圖片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官方賬號 攝影:李晉
賡續古城新魅力
八廓歷史街區的魅力,不僅在于其承載了源自吐蕃王朝時期以來拉薩歷史城市的空間過程及其文化價值,更在于拉薩是中國重要文化走廊“唐蕃古道”的重要中心城市。任云英表示,八廓歷史街區承載并反映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的空間過程,從政治形態、管理制度、建筑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生活等各個方面,呈現了多維、多層次的多元交流融通的文化生態特征。
沐浴新時代的陽光,古城保護只有融入現代社會,融入當下生活,才能在歷史與時代的互動中永葆生機。“保護傳承的實質是歷史文化街區所承載的價值信息的完整保護,通過空間符號及其文化語境傳遞有效的歷史價值信息。”任云英表示,八廓歷史街區作為多民族融合的、多維、多元、多價的文化信息載體,從某種意義上定義了八廓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展示、傳承和更新方式,是基于本土視角的、適應了青藏高原極地氣候條件下的自然、人文條件及其約束下的人居智慧和有機生長的更新模式。
正如任云英所期待,近年來,拉薩在老城區保護工程規劃設計中,針對不同建筑進行分類,采取不同保護措施。工程的規劃設計得到當地古建專家、文物保護專家、宗教和民俗專家的指導,施工均采用拉薩當地傳統工藝、傳統材料,在保持原有建筑物風貌的基礎上,對出現破損和殘缺的傳統建筑進行保護性修繕。同時,對文物保護建筑嚴格遵循西藏傳統歷史文化選擇材質、色調和風格,進一步彰顯著古城獨特魅力。
圖為在八廓街上休息的人們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攝影:貢嘎來松
多民族的大家庭
在八廓街周邊,多民族群眾共同居住的大小院落有百余個。大家共居一院,親如一家人。漢族大嫂上街買菜,出門時總要問一下藏族阿媽需不需要捎帶一些回來;藏族阿媽在門口悠閑地曬著太陽時,總是樂呵呵地幫著照看學步車里的鄰家小孩兒……
世代居住在八廓歷史街區的居民中,雖然以藏族群眾為主體,但也有許多其他民族群眾,他們傳承著民族團結水乳交融、不同文化和諧相處的優良傳統,使各民族文化在八廓街,交相輝映、創新交融,讓千年古街不斷煥發勃勃生機。“城市的傳統不僅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城垣和歷史建筑,還有其內在的文化因素,即文化的民族性和保持性,這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基礎,是世代相傳的東西,是傳統的精髓。”任云英認為,歷史城鎮所內蘊的文化價值不僅體現在空間的營造上,更表現在人居環境營造模式和人居智慧的傳承上。
桑煙裊裊、小巷幽深,此起彼伏的商販叫賣聲、茶前飯后的交談聲,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構成了八廓街的一幅動態生活畫卷。任云英表示,“期待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將八廓歷史街區、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等納入大遺產圈,構成世界文化遺產公園進行保護。”
八廓歷史街區猶如一個縮影,映照出西藏民族團結的大局,也映照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局。各族群眾匯聚于此、言笑晏晏,儼然一幅生機勃勃的雪域高原“清明上河圖”。(中國西藏網 記者/周晶 孫健 李元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