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黨的十八大以來,日喀則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和戰略性任務,謀劃和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全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不遺余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建設,全市呈現出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圖為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
這十年,日喀則堅持從政治高度來謀劃民族工作,準確把握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新使命,對標歷史方位、遵循工作主線、聚焦戰略性任務,就新時代日喀則民族工作作出了全方位、系統性部署,鮮明提出了“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勇當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排頭兵”的戰略目標,制定出臺了系列政策文件,將民族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堅持從全局廣度來推動民族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依法設立“6·2”民族團結進步日;堅持從戰略角度來壓實民族工作,把民族工作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為推動新時代日喀則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十年,日喀則市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作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舉措,作為推進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重要抓手,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創建工作體系更加完善,宣傳教育更富成效,特色亮點更加凸顯,創造性提出了“兩條示范帶一個示范長廊”模范區創建思路,在全區率先開展了基層黨組織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創建活動,構建形成了“民族團結+N”的新模式。
2016年以來,日喀則市康馬縣等4個縣區(單位)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旦增歐珠等4名個人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桑珠孜區、江孜縣等7個縣區(單位)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推薦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66個、模范個人103名;召開全市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4次,表彰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211個、模范個人343名,命名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5個、模范縣區模范單位108個、教育基地11個。
圖為藏族阿媽和漢族醫生在亞東縣街上
這十年,日喀則市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民族部門職能優勢充分彰顯,積極探索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新路徑,持續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堅持把民族事務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公民享有同等法律地位、享受同等權利、履行同等義務、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市縣鄉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分別占比65.11%、83.47%、93.5%。始終高舉法治大旗,全面準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依法維護各族群眾合法權益,用法律保障民族團結,連續十年保持涉民族因素案事件“零發生”。認真落實黨中央和西藏自治區黨委關于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決策部署,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累計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含興邊富民行動)28.87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人口較少民族扶持等民生領域。充分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需求,支持民族手工業發展壯大,日喀則全市共有民族手工業生產經營主體350家,申報確定國家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15家。抓住國家命名少數民族特色村鎮有利機遇,加快少數民族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定結縣陳塘鎮等3個鄉鎮(村居)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鎮”。
圖為村民正在編織氆氌
2019年,日喀則市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國家民委在《關于命名日喀則市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的決定》中指出,日喀則市的生動實踐,探索了一條符合邊疆實際、富有西藏特色的創建之路,為西藏自治區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作出貢獻,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賈華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