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人工降雨成效明顯 湖泊草地面積增加
“監測顯示,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實施以來,使三江源地區高覆蓋度草地面積明顯增加,河流徑流量、湖泊面積均呈增加態勢,有效改善了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青海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任李林2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三江源地處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的發源地,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重要淡水供給地,也是中國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生態環境的脆弱區。
據了解,2006年三江源飛機人工增雨作業正式開始,至今已在三江源地區實施飛機增雨作業202架次,飛行航程117.8萬公里,同時依據空中云水資源精細評估,科學劃設了6大類17個重點作業區,形成科學合理的空地作業布局,增雨作業效率明顯提升。
據青海省衛星遙感中心監測,2004年以來,三江源地區黃河源扎陵湖和鄂陵湖水體面積呈先增后減再增的波動變化趨勢,2020年扎陵湖和鄂陵湖水體面積較歷年(2004年~2019年)平均分別增加2.6%和1.2%,湖泊面積總體呈波動增加的變化趨勢。
另據三江源地區草地遙感監測,受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影響,2020年三江源地區高覆蓋度草地較2019年增加4%,對草地生產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李林表示,統計對比表明,人工增雨作業15年來,有效增加了三江源區域的降水量,在改善生態環境、增大湖泊濕地面積、增加流域徑流量、提高牧草產量和緩解水資源短缺等方面的綜合效益明顯,促進了生態環境趨于良性態勢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氣溫高降水多 2019年青海牧草年景為“平偏豐年”
青海省氣象局23日消息稱,2019年,由于全省牧業區大部氣溫略偏高,降水偏多,今年青海牧草年景為“平偏豐年”。[詳細] -
可可西里8月降水較常年偏多1.3倍 列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青海省氣候中心2日披露,受強對流天氣及降水天氣影響,可可西里五道梁8月降水異常偏多,較常年偏多1.3倍,列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