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沙島關停四年:生態恢復至歷史最佳水平
圖為關停四年后的沙島景區現狀。李江寧 攝
“沙島關停到今年已經有4年多的時間了,現在沙島內林木的成活率基本上能達到80%以上,林草植被的覆蓋度可以達到60%至70%,可以說現在恢復到了最佳狀態?!鼻嗪J『1辈刈遄灾沃莺j炭h林業站站長馬文虎28日向中新網記者表示。
青海湖沙島位于青海湖東北部,是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沙島原是青海湖湖中的小島,因青海湖水位逐年下降和湖沙壟突出水面受風沙堆積而成。沙島曾以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沙丘景觀,吸引著海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體驗滑沙、沙地摩托、騎駱駝、騎馬、腳踏船等旅游項目。旅游經營旺季期間,日均游客量達5000余人次。
2017年,中國官方關停青海湖沙島景區,停止一切旅游經營活動。
圖為關停四年后的沙島景區現狀。李江寧 攝
中新社記者27日走進沙島核心區,探訪這里的生態現狀。正值青海旅游高峰期,但沙島景區大門緊閉,停車場空無一人,周邊的住宿、餐飲行業早已人去樓空,十分冷清。進入沙島景區,往日的旅游經營設施已經不見了蹤影,游客以往的足跡也已被灌木叢和其他植物覆蓋。景區內太陽湖、月亮湖和蘆葦湖被陣陣秋風拂過,蕩起層層漣漪。曾經體驗滑沙等娛樂項目的區域已被連年上漲的青海湖水淹沒,生機勃勃的濕地和披上“綠衣”的沙漠,讓人不禁感慨生態恢復的成效。
“以前的旅游經營項目破壞了植被的生長,再加上游客的踩踏,整個景區里面基本上都是沙山,沒有草?!鼻嗪:皡^保護利用管理局沙島分局業務科科長仁青東智在沙島工作了7年的時間,回想起四年前的沙島景區,言語中流露出惋惜。
圖為關停四年后的沙島景區現狀。李江寧 攝
“這幾年,通過國家的一些項目,包括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項目,還有青海湖流域的一些建設項目,還有‘三北’防護林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建設項目,對沙島的林區林草植被進行了一定的恢復。主要是在以自然修復為主的基礎上進行少部分的人為干預,通過補種灌木樹種和一些適合在沙區種植的草種,進行生態修復。目前的情況來看,恢復得比較好,已經達到了我們當初規劃的遠景目標。”馬文虎表示。
據馬文虎介紹,過去沙島景區內的小湖泊受沙化影響,周邊流沙量很大,如果不及時治理,遏制沙化,沙島內的小湖泊將永久消失,從而影響水鳥等動物的棲息,生物多樣性減少一環后將影響整體生態系統。
“經歷了四年的修復時間,沙島從粒粒黃沙變成了株株綠植,放眼望去,三分之一的沙山已經被綠色覆蓋,沒有了人為的干擾,現在才是它本真的模樣?!比是鄸|智說。
2020年,青海湖水體面積及水位連續15年呈遞增趨勢,水體面積達4588.81平方公里,恢復至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同時,鳥類種類不斷刷新,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富度明顯提升,青海湖成為中國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最為集中的繁殖地。
“作為中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不僅是維系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其生態地位突出,所蘊含的自然生態價值將遠遠超過以往景區收入。”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處處長陳德輝說,“截至目前,投資約3220萬元的所有旅游設施被拆除,沙島生態恢復了原貌,島內復綠顯現,湖水水位上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探訪青海湖鳥島關停兩年后:人去鳥來生態轉好
鳥島作為水鳥的重要繁殖地,每年約有6萬只水鳥在青海湖鳥島繁殖,約有10萬只水鳥遷徙停留。在青海湖繁殖的棕頭鷗、斑頭雁、鸕鶿占全球繁殖總量的60%。[詳細] -
探訪青海湖關停景區:“人退綠來”路邊即是鳥窩
隨著青海湖水位持續上升,鳥島濕地面積更加廣闊。記者看到,雖然大部分水鳥已經遷徙,但還有成群的水鳥往南邊飛翔。它們“拖家帶口”,畫面幸福和諧。[詳細]